pm2.5不是胶体,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pm的颗粒物,而1pm=1000纳米,胶体是指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纳米的分散系,所以含2.5pm颗粒物的空气不属于胶体,它的直径大于胶体中溶质的直径,因此不是胶体。若pm2.5即细颗粒物的直径处于1~100nm间,可形成胶体;若其直径小于1nm或处于100nm~2.5um时,则分别形成溶液和浊液。
PM2.5小于10是正常值。PM2.5的浓度值以每立方米的微克值来表示,如10微克/立方米的PM2.5浓度指标为10,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在一些汽车尾气、重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一般家庭的pm2.5的值可能会高于正常水平,这和当地的污染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pm2.5能形成胶体,胶体颗粒直径是10到100纳米,而pm2.5颗粒直径小于2.5微米也就是2500纳米,也就是说部分pm2.5颗粒只要小到胶体的程度就可以在大气中形成气溶胶。另形成丁达尔现象不一定就是pm2.5,云雾一类都可以有丁达尔现象。
生成来源
颗粒物的成分很复杂,主要取决于其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在学术界的分为一次气溶胶(Primary aerosol)和二次气溶胶(Secondary aerosol)两种。
自然源
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颗粒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自然界中的灾害事件,如火山爆发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原大火及尘暴事件都会将大量细颗粒物输送到大气层中。
人为源
人为源包括固定源和流动源。固定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流动源主要是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
PM2.5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转化而成。而这些气体污染物往往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的燃烧造成的。在发展中国家,煤炭燃烧是家庭取暖和能源供应的主要方式。没有先进废气处理装置的柴油汽车也是颗粒物的来源。燃烧柴油的卡车,排放物中的杂质导致颗粒物较多。
在室内,二手烟是颗粒物最主要的来源。颗粒物的来源是不完全燃烧、因此只要是靠燃烧的烟草产品,都会产生具有严重危害的颗粒物,使用品质较佳的香烟也只是吸烟者的自我安慰,甚至可能因为臭味较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同理也适用于金纸燃烧、焚香及燃烧蚊香。但是炒菜5分钟,PM2.5增加20倍系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