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主要情形包括虚构单位签订合同、以伪造票据作担保、先履行小额合同诱骗继续签订合同、收取财物后逃匿、以其他方式骗取财物。如果对方行为符合欺诈行为,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若不构成合同诈骗罪,可起诉民事责任。
法律分析
《刑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具体情形是: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如果对方的行为符合前述欺诈行为,将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是刑事公诉案件,可以直接去公安部门报案。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不用当事人自行起诉。
当然,若不构成合同诈骗罪,而仅仅是民事纠纷,则可以到法院起诉追究对方的民事责任。
拓展延伸
合同诈骗的法律界限与司法实践
合同诈骗的法律界限与司法实践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在法律界限方面,合同诈骗的认定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存在虚假陈述、故意欺诈等行为。同时,法律对于合同诈骗的认定标准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中,以适应不同情形下的司法实践需求。在司法实践方面,法院在处理合同诈骗案件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当事人的主观意图、证据的充分性等。同时,对于合同诈骗案件的裁判也需要综合考虑公平、公正、公开等原则,以确保司法实践的合理性和公信力。因此,合同诈骗的法律界限与司法实践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结语
合同诈骗罪的法律界限与司法实践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在法律界限方面,合同诈骗的认定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存在虚假陈述、故意欺诈等行为。同时,法律对于合同诈骗的认定标准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中,以适应不同情形下的司法实践需求。在司法实践方面,法院在处理合同诈骗案件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当事人的主观意图、证据的充分性等。因此,合同诈骗的法律界限与司法实践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