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合同应满足三个条件:当事人具备合同行为能力、真实意愿和合法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65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但仅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根据第470条,合同内容一般包括当事人的身份、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法。当事人可参考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法律分析
符合以下条件有效:
1、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
2、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3、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者报酬;(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拓展延伸
合同签字方式的规定及其法律效力
合同签字方式的规定及其法律效力是指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对于签字方式的要求以及签字方式对合同的法律效力产生的影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的性质,合同签字可以采用书面签字、电子签名或者加盖公章等方式。不同的签字方式可能对合同的效力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合同可能要求加盖手印或公章才能具备法律效力。因此,当事人在签署合同时应遵守相关规定,选择合适的签字方式,以确保合同的法律效力。同时,如果合同的签字方式与法律规定不符,可能会对合同的效力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合同无效。因此,当事人在签署合同前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遵守合同签字方式的要求,以确保合同的法律效力。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和第四百七十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的有效性需要满足当事人具备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条件。合同签字方式的选择应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合同的法律效力。当事人在签署合同前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章违约责任第五百八十七条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第七条房地产转让,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房地产转让当事人签订书面转让合同;
(二)房地产转让当事人在房地产转让合同签订后90日内持房地产权属证书、当事人的合法证明、转让合同等有关文件向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申报成交价格;
(三)房地产管理部门对提供的有关文件进行审查,并在7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书面答复,7日内未作书面答复的,视为同意受理;
(四)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实申报的成交价格,并根据需要对转让的房地产进行现场查勘和评估;
(五)房地产转让当事人按照规定缴纳有关税费;
(六)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核发房地产权属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