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回避的程序是什么

2024-08-31 07:27:06

回避的提出,可以是当事人提出申请,也可以是审判人员或者其他参与诉讼的人员主动自行提出。回避应当在案件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回避申请提出后,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具体程序为:审判人员的回避,由法院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

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除了适用于审判人员外,对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以及勘验人也是同样适用的。而如果这些人发现自身存在法定回避情形的,可以自行回避。若是当事人发现有法定回避情形,那么可以向法院申请他们回避,此时申请回避的方式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

一、行政诉讼回避制度

回避的规定同时适用于其他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申请回避是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应当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决定。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请人对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二、刑事诉讼法回避的同意规定是怎样的?

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出回避要求,被要求回避的人员同意回避的,由回避人所在机关另行指派他人参与本案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出回避要求,被要求回避的人员不同意回避的,属于回避争议。

回避争议的处理办法如下:

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出回避要求的,被要求回避的检察官、法官应当立即停止工作,等待领导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但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要求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回避的,由审判长宣布休庭,并被告法院院长,由法院院长决定是否回避。

法院院长担任审判长时,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要求院长回避的,院长宣布休庭。由院长转告副院长,副院长召集审判委员会表决,决定院长是否应当回避。院长不参加会议。

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要求公诉人回避的,审判长宣布休庭,有法院通知检察院,由检察长决定公诉人是否回避。

检察长做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要求检察长回避的,审判长宣布休庭。有检察院召开检察委员会表决,决定检察长是否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