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案件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2024-08-30 20:36:01

我国建立了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犯罪记录被封存后,不得提供给任何单位和个人,但司法机关和有关单位可以根据规定进行查询。即使免于刑事处罚,只要被法院判定有罪,就会有犯罪记录,对个人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有限制。

法律分析

我国法律目前没有规定犯罪记录可以撤销的制度,也就是说案底会一直存在。

而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建立了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后,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案底的正式称谓叫犯罪记录,是国家专门机关对犯罪人员情况的客观记载,也称“前科”,该犯罪档案存放在公安部门。

只要是被法院判定有罪,就会有案底,即使是免于刑事处罚了,还是会有犯罪记录,只有法院判处无罪,才不会有案底。

有犯罪记录的个人,即使刑满释放,也不得在公务员系统、司法系统、事业单位、保险证券行业任职,也不得担任公司高管。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和保护措施有哪些?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和保护措施涉及多个方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在犯罪行为中承担法律责任时,通常会采取特殊的处理方式。在刑事责任方面,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犯罪性质和情节等因素,可能会采取少年管教、少年感化教育、少年保护审判等措施,以促使其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此外,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法律还规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设立未成年人犯罪救助机构、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保护制度、加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等。这些法律责任和保护措施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并为其提供改正错误、重返正途的机会。

结语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立,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封存犯罪记录的做法有助于减少未成年人因犯罪行为而受到的不良影响,为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提供了机会。然而,我们也需要意识到,犯罪记录的存在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认可产生了一定限制。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为他们提供改正错误、重返正途的机会。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关注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和保护措施,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公正、健康的社会环境。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