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中医建议

2024-08-30 19:16:44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秋季养生5大要点,助你远离秋乏,安然入冬!

中医学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极其丰富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顺时养生”。正如《灵枢·本神》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

秋季是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节。俗话说“一层秋雨一层凉”,夏季的炎热逐渐退去,秋高气爽,风高物燥。此时养生的总原则是“秋冬养阴”。只有顺应秋季节气的特点,才能保证旺盛的精力与活力。

1.秋季养“收”,亘古绵长

《素问·四气调神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这里“秋三月”是指从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至立冬的前一日。《黄帝内经》指出,秋季3个月是从容平定的季节,天气渐寒,地气清肃。人们应早些睡,早些起,可以鸡的作息为标准。精神必须安静,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不使意志外驰,使肺气清和均匀。这样才能适应秋气,调养好“收”气。

《管子》云:“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句中“收”字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指时至金秋,万物成熟,果实累累,是收获的季节;二是指秋季千树落英,万花凋零,是敛肃的季节。从气候特点来看,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气候特点表现为温度仍然较高,故有“秋老虎”之说。但白露之后,北方寒气逐渐南下,秋风瑟瑟,气候逐渐由热转寒,早晚温差较大,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此时,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之阳气,凡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调摄皆须遵循“收”的原则。

中医秋季养生17法

气候干燥,人体容易感受燥邪而发,因此要多加注意。以下是专家介绍的17法:

节食欲秋季切忌暴饮暴食,同时也要少吃辛辣烧烤类食物。

忌悲伤,不要悲伤,这样可以养肺气护津液。

常梳发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头脑清醒易除疲劳。

面多擦用双手或干毛巾揉搓面部,使面部红润。

舌颚用舌头牙齿上颚,可以起到提神、补气、养心的作用。

齿数嗑牙齿多活动,相互嗑一嗑,保持牙齿健康,有助于。

吐浊气多走出户外呼吸,可以,保持良好的机能。

咽唾液咽唾液可促消化、开胸理气、增加内脏和气管功能,延年益寿。

目运转经常走出户外,眺望远方,结合揉搓眼睛可以醒脑解乏。

耳常弹用手多揉搓耳朵,或多听听音乐激活听觉神经,有助于减轻疲劳。

脊背暖秋季早晚温差大应及时地增减衣物,防止感冒,保护五脏六腑。

胸宜护保持体温,可以。

腹自揉用手掌***腹部,适当揉搓,可以助消化、消除淤积、益气强身。

谷道提收缩、上提***,可以提神补气。

肢节摇甩甩手,踢踢腿,增强活力,。

足心搓每天洗脚***脚心,可以消浊通络、解除疲劳,起到吐故纳新的效果。

净体肤秋天干燥,应多用手揉搓身体,可以解除疲劳,使人精神焕发、延年益寿。

【法】、【17】、

老中医谈秋季养生:进补需讲时机,尤其这4种方法您听过吗?

一般人多认为,酷暑不宜补,秋来正是补身天。殊不知在“秋老虎”之时进补常有害无益,其祸根就在于秋燥。诚然,适时的秋补可以养生,但若在气候尚燥热的秋天里进行,则常有碍养生与健康。因此,秋季进补只宜在秋凉时节。

经过了一个酷暑的煎熬,人们往往期待着在转凉的秋日好好犒劳自己。且慢!这时切不可随意进食大量猪、牛、羊、鸡或其他难以消化的补品,因为这样势必突然增加脾胃负担而使肠胃功能失调。何况猛然食入太多的营养物质,不易被吸收利用,甚至还会引发疾病。

秋天还是大量瓜果成熟上市的季节,老年人对瓜果也应有所选择和适量品尝,以防“秋瓜坏肚”。比如葡萄,虽可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健胃利尿等效用,但过食则因其性温而致燥;又如香蕉,虽有止咳润肠及降压作用,但因其性偏寒凉而易损脾胃;其他如苹果、菠罗、梨、柿等也都不宜过量食用。谚语云:“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味美,不可多食。”这确是保健养生之谈。

人们宜选用既容易消化吸收、又含滋补营养的药食,如芝麻、蜂蜜、乳制品、糯米、蔬菜等。建议中老年人在此间多吃柔润的粥食,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黑芝麻粥和生地粥等。银耳冰糖粥:取干银耳10克,泡发洗净,与适量的粳米一起煮烂成粥,加入冰糖适量即成,具有补肺润燥之效。

此外,老年人多有脾胃虚弱,须忌生冷、硬黏的食物,而以温热、熟软为要,以防“秋泄”。在夏季因多食生冷瓜果导致肠胃虚寒者,可在秋令服适量干姜、肉桂等药以“暖里腹”。

秋天易燥,初秋多温燥,深秋多湿燥(又称凉燥)。肺主秋令,燥最易伤肺,因此燥咳的人会多起来,防治时除找医师选药以治肺燥外,还可酌用食疗方,平时还应多喝水。温燥咳嗽者主要表现为鼻燥、咽干、少痰、头痛、口渴、发热、少汗或咳吐血丝痰等,可取大梨1个,川贝粉3克,冰糖9克。先将梨去核,将川贝粉和冰糖纳入梨中,隔水蒸熟。每日1次,连服2~3天。湿燥咳嗽多为深秋时节气候渐冷时感受寒邪而致,表现为咳稀痰、咽干唇燥、鼻塞不通、无汗、畏冷、头痛或低热等,可选用生梨1个(去核),加冰糖9克,在梨心填入净麻黄(长约1寸)8根,隔水蒸熟,日服药梨半只,连续3天。

转自vivo社区我是手机控秋季养生要“识时务”作者:王明辉教授

秋季中医养生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现在节气刚过“白露”,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很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因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凡饮食起居、精神情志、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一、起居

1.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有人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而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或缩短小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

2.注意午休,以养精气

二、饮食

中医认为,饮食不当是诱发秋燥的诸症的重要原因,在秋季可通过食疗来除秋燥,养肺阴。

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橄榄。

1.少辛:即少吃辛味食物。少吃辛味,可防肺气太盛一定要少吃辛味的葱、姜、蒜、韭、椒之品;

2.增酸:增强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

适当增加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

还要切记:“秋瓜坏肚”可以多吃秋果。

3.干燥的秋季需多喝水,干燥的秋天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所以秋季补水量要更多,平时1500毫升,秋季要2000毫升。

4.宜多吃粥

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难保人们不贪食过度,这些均会伤损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

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等。

补充健身汤,秋季喝汤主要以滋阴为主。

5.应忌苦燥

中医认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

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易感受秋燥之邪。

三、运动

许多慢性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金匮要略》提出“肺病禁苦,秋不食肺”。金秋时节,秋高气爽,也是锻炼的好时期,一方面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另一方面针对季节特点自我锻炼。

因此时人体的生理活动处于“收”的阶段,故运动养生时不要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以防耗伤阴精与阳气。

中医主要“静功”锻炼,如静坐、站桩、太极拳、健美操、散步、骑车等中等量的运动项目。

四、情志

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尤其深秋只是,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些热兴中会一次发生凄凉、垂暮之感,忧郁烦躁等变化,固有,秋风秋雨秋煞人之言,这时,应该保持神志安宁

五、防病

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

1.支气管炎、哮喘预防措施:应注意生活起居;饮食应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

避免生冷饮食,保证适量的新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应少吃带鱼、黄鱼和肥肉,戒烟戒酒。

2.便秘预防措施: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在每天清晨早或餐后大便,调整饮食,合理膳食,多食粗纤维的食物适当运动,增强胃肠道蠕动,改变排便动力不足,保持豁达精神情绪,避免忧郁的精神状态。

3.慢性咽炎预防措施:防治口鼻炎症,减少咽部刺激

4.脱发预防措施: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紧张,保证睡眠和休息,少食油腻、辛辣等带刺激的食品,多吃含有蛋白质及铁、钙、镁等食物,注意对头发的护理,少用热水及碱性肥皂洗涤

多做头部按摩,促进头部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