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春季养生指导

2024-08-30 19:14:16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四招春季养生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四招春季养生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征,根据四季特点之间的差异,保养不同的五脏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不一样。春季气温忽高忽低,气压变化大,气候也较干燥,体内的血液黏稠度就会增高,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加上血管收缩时间相对延长,如果难以适应环境温度变化,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春季是心脑疾病高发的`季节,春季养生更要注意心脏的保养。

注意保暖

此时供暖期已过,居室内的温度比起冬天来可能会更低。居室温度应保持在15℃至18℃左右。外出时也要注意头部和脚部的保暖。

低温可造成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血管收缩及痉挛,可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

起床要慢

起床前养神5分钟再活动,以避免心绞痛、中风等的发生。清晨人体的血管应变力最差,骤然活动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晨起喝杯温开水

饮水以温白开水为好,饮水量一般为200至400毫升为宜,过多饮水对胃不利,也影响早餐进食,故要适量。

人体经过一夜睡眠之后,水分会随尿液、汗液和呼吸丢失许多,血液变得浓稠、黏滞,血管腔也因血液量少而变窄,使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急性供血不足,甚至发生闭塞。冠心病及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凌晨及上午9时左右,因此,老年人或心血管病患者在清晨喝杯水,就能达到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扩张、复原血管的目的,从而减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生。

定期测血压

一旦出现头晕、头痛、耳鸣、视力减退、行为异常、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嘴角不自主流口水、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活动不灵、心慌、胸闷、胸痛、眼前黑朦、咳嗽、活动时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浮肿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平时坚持按时服用降压药等常用药物,外出时应备好急救药物。

目前大众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等“三率”仍处于低下状态,将近半数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甚至在发病前都不知道自己已患高血压多年。这些都说明应特别重视对血压的监测,至少每年测定血压2至3次。

中医讲坛丨杨洁:春季冠心病高发,预防应做到这四点

主讲人:山东省中医院心病一科主治医师杨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起的心脏病。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痛”、“心痛”、“真心痛”范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节奏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做好春季养生,对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起居有常

早在《内经》中就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充分说明了人们要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时间,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与自然界和谐统一,如此这样才能形神康健。现代医学也指出冠心病发病与季节关系密切,春季气温变化大,对于冠脉血管、血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心血管病患者应该对起居节律尤为重视,研究指出70%—80%的心血管病都发生在凌晨4时至上午10时之间。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相应,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充分说明了春季人们的起居作息应与自然界一致,早睡早起,这样才能使得神智充沛旺盛。

外避邪气

春季天气变化大,容易出现乏力,困倦等不适症状。冠心病患者要及时躲避,固护津液,防耗真气。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适当活动,

研究证明,外出锻炼极其重要,此外居室要环境安静、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可适当午睡,老弱者在坚持午睡,能减少胸痹心痛的发生。

调摄饮食

照顾和保护脾胃,注意不可贪凉太过,如过食生凉、贪图空调,则容易贼风入中而出现胸闷胸痛等症。此外,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之品,脾胃受到损伤,其功能运化失健,聚湿成痰,痰阻脉络,则痰瘀互结,亦可发为胸痹。因此,合理的膳食对于冠心病的预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移情易性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指出了精神调摄,移情易性对保养真气、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中医讲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都是由心所主宰,所以情志的变化对心的影响关系重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肝在志为怒,为风木之脏,在主疏泄功能在情志变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相反,肝失疏泄,则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百病丛生。所以在夏季要做好精神养生,重在清心宁肝,以制心肝火。做到精神安静、不过分喜忧,不恼怒抑火。

总之,人们应该依据天人相应理论,规律起居,劳逸适度,调整好心情,合理养生,这对于冠心病预防具有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

扫码看《中医百家讲坛》专题

冠心病患者四季养生保健有哪些?

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即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均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人体应适应自然。故提出顺应四时的养生观点,即人体应根据四季的气候变化,适时的调整自身以达到适应自然。

春季万物复苏,各种细菌、病毒也易传播,要注意预防感冒,可服板蓝根或注射抗流感的疫苗等,增强机体抵抗力。

春季气温寒暖无常,穿农要注意“春捂”,不要急于脱掉冬衣,以免突然遇到风寒引起感冒、肺炎而加重心肺负担。冬去春来,鸟语花香,春风拂面,应多到户外活动,活动时应结伴同行,并带好急救药品。

夏季炎热,养生家建议此时应“晚睡早起”,晚上可约伴乘凉、聊天、品茶,以消炎夏。中医认为夏季心气旺盛,不宜再补,应多吃豆类食品,最忌饮食过饱。

秋季早晚温差较大,穿衣不要骤增骤减,尽量避免早、晚外出活动,中医认为秋气燥,不宜吃辛辣食品,可多吃芝麻、蜂蜜、枇杷。

冬季患者应该注意保暖避寒,应该早睡晚起,减少外出活动时间,要避免在大寒、大风、大雪中锻炼身体,可以选择室内健身的方法。

中医认为冬季寒宜食补,但冠心病者应注意忌大补、忌多食。另外,应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思想愉悦,乐观开朗的良好情绪,对冠心病者而言至关重要。

冬春季节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冠心病者受冷空气影响,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心肌供血。冬春季节气候变化无常,冠心病者保护不当,容易发生感冒,会加重病情诱发心绞痛。夏季炎热温度过高,也会使心率加快,诱发心绞痛的发生。

冠心病者应根据不同的气候变化调整衣、食、住、行,以助于保养心脏,延年益寿。

春季如何健康养生?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一年的开始,在春季的是会后需要注意补充营养,避免疾病的发生,春季适合吃的食物有很多,需要注意正确的养生方法,避免对身体造成危害,那么春季如何健康养生?春季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下面为大家介绍。

1、春季如何健康饮食

1、营养平衡

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2、养肝

按中医观点,春季养阳重在养肝。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且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如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同时,如果春季养生不当,易伤肝气。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3、养阳

《黄帝内经》提出“春夏补阳”,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抵御邪气侵袭。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饮食上应多吃点培补肾阳的东西,葱、蒜、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

4、少酸多甜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而多吃酸味的食物,会

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之品,如红枣、蜂蜜等,忌酸涩。

5、清淡

此时,饮食宜清温平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

6、多喝水

饮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可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郁滞疏散。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贪冷饮。

7、多食蔬菜

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常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因此,随着春季的到来及各种新鲜蔬菜的大量上市,人们一定要多吃点新鲜蔬菜,以便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2、春季吃什么开胃

一、炒扁豆淮山粥

材料:扁豆10克、淮山150克,盐适量

做法:

1、将淮山削皮洗净,然后切成小块备用。最后就能下锅炒至金。

2、洗净扁豆,与切好的淮山一起放到锅内加水煮,滚后放入调味料,即可使用。

功效:健脾养胃。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儿减半。

二、陈皮白术猪肚汤

材料:可选用陈皮6克,白术30克,鲜猪肚半个或1个,砂仁6克,生姜5片。

制法:先将猪肚去除肥油,放入开水中去除腥味,并刮去白膜。陈皮、白术、砂仁、生姜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入汤煲内,煮沸后用慢火煲2小时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促进食欲作用。对于腹胀、纳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三、白菜豆腐汤

材料:白菜心2000克、冻豆腐一块、红青柿子椒各100克、熬浓的黄瓜汁、盐、鸡精适量。

制法:将白菜心,红柿子椒切成4厘米长的细丝。将白菜心红柿子椒丝,冻豆腐用精盐腌20分钟,控出盐水,加入味精和黄瓜汁。待锅中的水煮滚,倒入以上材料,加盐,鸡精即可

功效:促进肠壁蠕动,帮助消化,防止大便干燥,促进排便,稀释肠道毒素,既能治疗便秘,又有助于营养吸收。

四、桂花心粥

材料:粳米50克,桂花心2克,茯苓2克。

制法:粳米淘净。桂花心、茯苓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20分钟,滤渣,留汁。粳米,汤汁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即可。每日1次,早晚餐服用。

功效:调理肠胃,促进肠胃消化。

五、番茄排骨汤

材料:小排500克、番茄250克、番茄酱40克。

制法:排骨汆烫后,加适量开水,放入姜片、排骨、料酒。待排骨烂熟时,再加入番茄、番茄酱、盐,再炖上一会就可以了。

功效: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调整胃肠功能。

六、水果山药

原料:山药250克,香蕉1个,苹果半个,猕猴桃2个,圣女果8颗,纯牛奶适量

制作:

1、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后放入碗中,隔水蒸半小时左右,直至山药软化易捣;

2、将香蕉、猕猴桃、苹果去皮切块,圣女果去蒂洗净后切小块;

3、将蒸好的山药用汤勺背捣烂成糊,加入少量纯牛奶均匀搅拌,将水果铺在山药上,重新回锅蒸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使用于多种水果,能够均衡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山药健脾胃、益肺肾、补虚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