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
发明文字的人——仓颉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 ,又史皇氏,又曰苍王、仓圣。 《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 ,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仓颉墓
仓颉墓原在寿光市城区,1960年被拆毁。为纪念仓颉,寿光城区现称为圣城街道,城区建有以纪念仓颉为主题的公园“仓圣公园”。
《辞海》“仓颉”载:仓颉,也作苍颉。旧传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仓颉可能只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物。
《齐鲁历史文化大事编年》载:仓颉,亦作苍颉,史皇氏。东夷发明家,黄帝时大臣,始作书,是文字的发明者。据大汶口文化陶器文字的发现,传说有根据的。仓颉墓在今寿光市,秦始皇焚书时,许多书籍藏在墓中,故有“藏书室”之称。
新编《寿光县志》“仓颉墓”载:仓颉墓在旧县城西门外迤北,大道西旁(今中心大街北段路西城乡建设委员会院内)。旧为寿光游览胜地。世传仓颉墓有三:一在陕西白水县;一在山东东阿县;一在山东寿光县。据郦道元《水经注》所述,以在寿光为可信。墓之封土长宽各4.47米,高2.26米,上生蓍草。墓地面积共10余亩,四面护以短墙,墙外绿水环绕。匝岸多垂柳,夏日枝叶纷披,翠柳藏莺,风景清幽。正门为月形圆门,门前小桥流水,倍增雅趣。墓前一亭,曰:“启秘亭”,亭为石基木构,计12楹,飞檐翘角,别具一格,有楹联云:“千古大文三尺土,两间灵气一孤亭。”
清嘉庆年间,知县宋铭匾曰:“始制文字”。民国6年,县知事尹志皋镌石亭联云:“石室志藏书,廿八言文字蟠螭,除秦李斯、汉叔孙无能识者;幽宫留宿土,四千年洪荒遗蜕,并娲皇墓、少昊陵相与传之。”亭内设石几、石凳,供游人憩息对弈。亭前有东西二水井,即旧“八景”所称“仓颉双井”。园中杂种松、柏、槐、柳,炎夏古木成荫,清风拂拂,是夏日避暑佳境,亦是吊古览胜之名区。历代文人,多有诗文凭吊。1960年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