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主要是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国学经典,如吟诵、解经、故事启发等。国学经典教育的重点培养目标是道德、智慧、性格、习惯、礼仪等这些影响孩子一生的东西。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是现行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国学教育的教学实施
除语文教材之外,很多地方在校本课程中逐步增加国学教育内容。然而,如何更好地实施国学教育,即教师以何方式教、学生以何方式学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学教育的目标,则需要更多创造性的教学实践。
1.诵读熟记与下意识“熏陶”
国学教学中要摒弃简单实用主义,不能片面强调母语教育的交流和交际等工具性功能,而忽视了文化熏陶与传承。裴钰在《汉语言的多样性,是我们的民族传统》一文中指出,“语言教育的核心,不是交流,也不是识字,而是母语文化的传承”。文化熏陶与传承是一种“缄默知识”,沉淀在人的“潜意识”之中,虽然无形,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深层次思维方式、审美偏好和行为逻辑。纵览古今国学教育的方法,诵读熟记是其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接受文化熏陶,实现文化传承。诵读熟记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口诵”与“心惟”的结合,具体是指用标准的普通话,用略带夸张的语调读文言诗文,强调对作者情思的体会以及文本语言的运用。学生会在诵读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并熟记经典语句和故事,欣赏和体悟语言艺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践行和传承思想智慧。
2.“体验式”教学与文化体悟
很多国学内容与现代生活具有一定的历史距离,在教学中可以多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音乐、故事、影像等直观方法,使相关内容易于理解,提高学生兴趣,加深学习体验。
比如音乐渲染下的情感共鸣。在国学教学中,古典音乐有助于将学生的情绪带入古时情境与文化氛围中,在音乐的渲染下产生情感共鸣,体味经典的魅力,感悟人生的哲理。在教学中,如讲授悲伤的主题时,可播放古筝曲《梁祝》、二胡曲《二泉映月》和管子曲《胡笳十八拍》等偏哀伤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讲授积极欢快的主题时,可采用琵琶曲《春雨》、笛子曲《雪山情》和扬琴曲《欢乐的牧童》等相对活泼的曲子作为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