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署注音

2024-09-28 06:35:17

和声署的注音是:ㄏㄜˊㄕㄥㄕㄨˇ。

和声署的拼音是:héshēngshǔ。结构是:和(左右结构)声(上下结构)署(上下结构)。词语解释是:本为明代之教坊司,清·雍正中改为和声署,管理朝会时音乐歌舞事项。和声署[héshēngshǔ]⒈本为明代之教坊司,清·雍正中改为和声署,管理朝会时音乐歌舞事项。引证解释是:⒈本为明代之教坊司,清雍正中改为和声署,管理朝会时音乐歌舞事项。引《清史稿·职官志一》:“和声署,署正,署丞,俱满汉各一人。”。网络解释是:和声署和声署:清官署名。掌宫廷朝会、燕飨诸乐。顺治元年(1644),沿明制设教坊司以掌宫悬大乐,置奉銮、韶舞、司乐等官,以乐户充乐工。7、综合释义是:本为明代之教坊司,清雍正中改为和声署,管理朝会时音乐歌舞事项。《清史稿·职官志一》:“和声署,署正,署丞,俱满汉各一人。”机构。清朝(1644~1911)主掌朝会、燕飨诸乐舞机构,属乐部。有署正、署丞由满汉族各一人担任;满员由内务府郎中、员外郎兼充,汉员由礼部郎中、员外郎兼充。供用官三十人。署史长十六名,署史一百四十八名。署史即乐工,演奏朝会及燕飨之音乐。《清史稿.卷一百一十四》。8、其他释义是:1.本为明代之教坊司,清雍正中改为和声署,管理朝会时音乐歌舞事项。

和声署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和声署详细内容】

本为明代之教坊司,清·雍正中改为和声署,管理朝会时音乐歌舞事项。和声署[héshēngshǔ]⒈本为明代之教坊司,清·雍正中改为和声署,管理朝会时音乐歌舞事项。

二、引证解释

⒈本为明代之教坊司,清雍正中改为和声署,管理朝会时音乐歌舞事项。引《清史稿·职官志一》:“和声署,署正,署丞,俱满汉各一人。”

三、网络解释

和声署和声署:清官署名。掌宫廷朝会、燕飨诸乐。顺治元年(1644),沿明制设教坊司以掌宫悬大乐,置奉銮、韶舞、司乐等官,以乐户充乐工。

四、汉语大词典

本为明代之教坊司,清雍正中改为和声署,管理朝会时音乐歌舞事项。《清史稿·职官志一》:“和声署,署正,署丞,俱满汉各一人。”

五、关于和声署的成语

随声趋和  随声附和  口口声声  鼓腹含和  地利人和  调和阴阳

六、关于和声署的词语

随声趋和  和声细语  随声附和  和稀泥  鼓腹含和  地利人和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和声署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