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语: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英语: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简称“朝鲜”,是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北部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是朝鲜劳动党,首都平壤。南部与韩国以三八线朝韩非军事区分隔,北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接壤。西临黄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东临日本海。
国名由来
中国战国至秦汉时期文献《山海经》、《尚书大传》、《管子》等书中,陆续出现了“朝鲜”的记载。其中《山海经》谓“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天毒。”“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尚书大传》则记载“武王胜殷,继公子禄父,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为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箕子既受周之封,不得无臣礼,故于十三祀来朝,武王因其朝问《洪范》。”《管子》则出现了“发朝鲜”之称。根据这些记载,“朝鲜”位于中原以东的大海中,并且是周朝分封殷商贵族箕子的所在地,其语义不明,有日出之地、因水为名(潮、仙二水)、“来朝之韩”等多种解释。《史记》则有《朝鲜列传》,记录了卫满朝鲜的历史。朝鲜半岛高丽王朝的史书《三国遗事》中,则称神话人物檀君王俭于公元前2333年建国,国号“朝鲜”。
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自立为王,创建朝鲜王朝。为争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参考了高丽古名“朝鲜”和李父就仕之地“和宁”,遣使请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国号。朱元璋认为“朝鲜”是古名,而且“朝日鲜明”出处文雅,因此裁定朝鲜为新国名。
1948年9月9日,朝鲜劳动党领导人金日成在朝鲜半岛北半部建国时,采用了“朝鲜”这一国号,定国名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官方对此国号的解释是:“‘朝鲜’含蓄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及传统,最精确地代表我国,寓意深刻、妥当。国号里‘民主主义’意味着新型的民主主义,妥实反映处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朝鲜的现实。……金日成主席不仅把人民视为历史的主体、国家的主人,还提议把‘人民’一词加在国号里以示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半部。北部与中国为邻,东北与俄罗斯接壤,南部以军事分界线三八线与韩国相邻。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东为日本海(包括东朝鲜湾),西南为黄海(包括西朝鲜湾)。山地约占国土面积80%。半岛海岸线全长约17300公里(包括岛屿海岸线)。
地形地貌
平壤地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的花岗岩和石灰岩地系,朝鲜称之为“大同系”。平壤地势较为平坦,地形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平均海拔27米。主要平原有平壤平原,面积950平方公里;顺安平原,面积为190平方公里。境内山峰(实为丘陵)主要有牡丹峰,高95米;烽火山,高196米;大城山之将帅峰,高270米;龙岳山,高292米。平壤市位于大同江下游,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大同江、普通江、南江、合掌江及上元江。岛屿有豆老岛,羊角岛。
气候特征
朝鲜属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8~12℃,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六月到九月的降雨量为全年的70%。年均降水量约为150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减少。冬季平均气温为零度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