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南)人。
东汉末年,他避乱隐居在南阳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屯兵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慕名前去邀他出来辅佐自己,凡三次才得相见。初次见面他就向刘备提出要取得荆、益二州为基业,东连孙权,北抗曹操的方针,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从此,他就辅助刘备,从事光复汉室的大业。章武三年(223),刘备在猇亭战败,病死白帝城,临终把后事嘱托给诸葛亮。后主刘禅继位后,蜀国军政大事,一应由他裁决。于是与孙吴重修旧好,结为盟国;亲征孟获,平定南中;整顿内政,充实军资,做好北伐中原的准备。建兴五年(227),北上屯驻汉中,连年北征,“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直至公元二三四年,病死渭滨军中,兴复之业始终未能成功。
诸葛亮身高八尺。三国时代的尺与现在的不同,叫汉尺,换算成米,大概有一米八四左右。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犹如松柏"。
诸葛亮生活在汉魏时期,他那个时代的尺要比现在的尺短得多。
现在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战国时代的容器,名曰“秦国商鞅铜方升”,是公元前344年商鞅统一秦国度量衡时督造的标准量器,既能度量当时的容量,也能度量当时的长度。铭文上显示,当时1寸长2.31厘米。10寸为1尺,故此1尺长约23.1厘米。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继续统一度量衡,但他没有改变商鞅标定的尺度,秦朝1尺的标准长度仍然是23厘米多一点。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度量衡,1尺还是23厘米多一点,这个尺度一直沿用到三国时期都没有大的变化。1972年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2号墓出土三国时期的魏国骨尺,长23.8厘米;1964年江西省南昌市坛子口1号墓出土三国时期的吴国骨尺,长23.5厘米。
假如按照汉朝1尺23厘米挂零的标准,8尺大约185厘米;假如按照三国时期的魏国骨尺,8尺大约190厘米;假如按照三国时期的吴国骨尺,8尺大约18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