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古称端州,广东省辖地级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广州都市圈城市之一 、“广佛肇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肇庆市下辖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代管四会市,设肇庆新区、肇庆高新区两个经济功能区, 辖区总面积约14897.45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肇庆市常住人口为4113594人。
以星湖风景区为中心,沿西江、绥江溯江而上,盘龙峡、“天下第一石”、千层峰、广宁竹海大观、燕岩等景点次递展开,构成了千里旅游走廊的绚丽画卷。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宜居山水城市。从汉代到清代,肇庆多次成为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肇庆是广府文化发祥地之一 ,粤语的发源地,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最早的交汇处。隋朝开皇九年(589)置端州;宋政和八年(1118)设肇庆府;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至清乾隆十一年(1746),肇庆是两广总督府驻地。
2021年,肇庆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649.99亿元,同比增长10.5%。
名称由来
宋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亲赐御书设肇庆府。“肇”作始解,“庆”为吉庆,意即宋徽宗自被封为端王开始,招来继承帝位而统治天下之吉庆。
建制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岭南,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今肇庆部分地域属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会县,辖区包括现四会、广宁、怀集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隶南海郡。
汉武帝平定南越国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地域内置8县,四会县隶属南海郡;广信县、谢沐县、高要县、封阳县、端溪县5县隶属苍梧郡;高凉县、临允县隶合浦郡;统属交州。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行政区划承西汉。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建置沿东汉,大部分属广州,少部分属交州。时北部(现怀集县一带)属荆州临贺郡。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9县,四会县隶南海郡;广信县、端溪县、元溪县、高要县、新宁县、临允县6县隶苍梧郡;谢沐、封阳隶临贺郡;统属广州。
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置16县,分隶4郡,统属广州。四会县、怀化县隶南海郡;广信县、高要县隶苍梧郡;元溪县、端溪县、封兴县、都城县、晋化县、龙乡县、夫阮县7县隶晋康郡;临允县、新兴县、南兴县、单牒县、平兴县5县隶新宁郡。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479年),设置高要、广信、封兴、武化、端溪、晋化、都城、乐城、悦城、夫阮、安遂、宾江、文招、南兴、新兴、临允、甘东、单牒、龙潭、抚纳、博林、威平、新招、化蒙、化穆、四会、怀集、化注、平兴、初宁、招兴、建宁、崇化、熙穆、崇德、谢沐、开建、永固38县,分隶南海、苍梧、晋康、新宁、绥建、宋隆、临庆郡7郡,分属广州、湘州。公元479~502年增设龙乡、罗平、永熙、宾化、宁乡、长化、定昌、宝宁、齐安、初宁、永城11县及广熙、齐安、齐建、临贺4郡,分属广州、湘州。公元502~589年设54县,分属广州、成州、建州、新州、泷州;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九月,升高要县为高要郡,并置广州都督府于高要郡。 [13] 陈霸先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期间,于公元557年建立了陈朝。陈时广州都督府仍治高要。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省高要郡为县,置端州,领高要、端溪、平兴、乐城、清泰5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端州为信安郡。时肇庆境域设17县,分隶5郡:四会、化蒙、怀集3县隶南海郡;高要、端溪、乐城、平兴、新兴、博林、铜陵7县隶信安郡;泷水、安遂、永熙3县隶永熙郡;封川县、都城县隶苍梧郡;洊安县、开建县隶熙平郡;分属广州、连州、端州、泷州、封州。
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设20县,分隶7州:四会、怀集、化蒙、洊安4县隶广州;端溪、晋康、悦城、都城4县隶康州;泷水、开阳、镇南、建水4县隶泷州;高要县、平兴县隶端州;新兴县、永顺县隶新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富林县、铜陵县隶勤州。
南汉乾和十五年(公元957年),设20县,分隶1府6州:四会、怀集、化蒙、洊水4县隶兴王府。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设8县,分隶1军4州:高要县、四会县隶兴庆军;怀集县隶广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新兴县隶新州;端溪县、泷水县隶康州;统属广南东路。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赐兴庆军为肇庆府,仍辖高要、四会2县。
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曾封端王,故亲赐御书,将端州改为肇庆,意为“喜庆吉祥之始”,肇庆之名自此沿用至今,元为路治,明、清为府治。
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肇庆府为肇庆路,置总管府,隶广西道(二十九年改隶广东道)。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设7县,隶2路2州:端溪县、泷水县隶德庆路;高要县、四会县隶肇庆路 ;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 ;新兴县隶新州 ;统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怀集县改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贺州;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属广西行中书省之贺州。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复称肇庆府,隶广东布政使司。肇庆府领5县1州:高要、四会、新兴、阳春、阳江及德庆州。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析高要地置高明县;十四年置恩平县。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析高要东境部分置三水县;嘉靖三十八年析四会地置广宁县。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升泷水县为罗定州(领东安县、西宁县),直隶广东布政使司。至此,肇庆府领:德庆州、高要、四会、新兴、阳江、阳春、广宁、高明、恩平等1州8县。时怀集县属广西梧州府。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两广总督府从广西梧州移驻肇庆,直到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才迁往广州,历时182年。
1646年,朱由榔以肇庆府署为行宫,即位称帝,改称永历,在肇庆组织军民抗清。
清初沿明制。肇庆府为广肇罗道治所,隶广东省。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置开平县;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置鹤山县,时肇庆府领德庆州及高要、四会、新兴、高明、广宁、开平、鹤山、封川、开建、阳江、阳春、恩平等12县。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阳江县升直隶厅,割领阳春县、恩平县。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怀集县由梧州府改隶平乐府信都厅。
清代在省与府之间设道,如分巡肇罗道、分巡肇阳罗道、分巡广肇罗道等,道台多设在肇庆。
1912年以后,先后设肇罗军政分府、肇阳罗镇守使署、西北军绥靖委员行署等于肇庆;1936年,设置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12个县。
1949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肇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肇庆一直是高要县、肇庆市人民政府和肇庆地区行政公署的驻地。1988年3月,肇庆改为省辖市,辖端州、鼎湖两区和高要、广宁、四会、新兴、罗定、云浮、德庆、郁南、封开、怀集10县。
1992年12月,经肇庆市人民政府同意,设立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简称大旺区),赋予相当于县一级行政、经济管理职能,保留广东省国营大旺华侨农场的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94年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云浮市,云浮、罗定、郁南、新兴等四个县级建制从肇庆市辖区划出,另外成立云浮市。
1998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三榕港成立,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0年8月,肇庆市人民政府赋予高新区管委会行使市一级有关经济管理权限。
2001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园迁址至大旺区,与大旺区、华侨农场合署,实行“一区两园”的发展模式。
2015年4月28日,国务院(国函[2015]76号)批复同意撤销县级高要市,设立肇庆市高要区,以原高要市的行政区域为高要区的行政区域,高要区人民政府驻南岸街道府前大街25号。
到2016年12月31日为止,肇庆设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辖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代管四会市,设91个镇、12个街道、1个民族乡、1255个村委会和293个居委会。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肇庆市下辖3个市辖区(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4个县(广宁县、怀集县、封开县、德庆县),代管1个县级市(四会市)。设91个镇、16个街道、1个民族乡、1255个行政村和296个社区。另设肇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政府派出机构,驻大旺区,享有地市一级的经济管理权和行政审批权)。
位置境域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东部和东南部与佛山市接壤,西南与云浮市相连,西及西北与广西梧州市和贺州市交界,北部及东北部与清远市相邻。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4891平方千米。肇庆市全境处于北纬22°47′~24°24′和东经111°21′~112°52′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