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两白银等于现在的三十七点三克。明朝一斤大约等于现在的五百九十六点八克,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现在的三十七点三克。
白银是一种金属单质,元素符号为Ag,具有富延展性,是导热、导电性能很好的金属。
白银,即银,因其色白,故称白银,与黄金相对。多用其作货币及装饰品。古代做通货时称白银。纯白银颜色白,掺有杂质金属光泽,质软,掺有杂质后变硬,颜色呈灰、红色。纯白银比重为10.5,熔点960.5℃,导电性能佳,溶于硝酸、硫酸中。银是古代发现的金属之一。银在自然界中虽然也有单质存在,但绝大部分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银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碾压成只有0.3微米厚的透明箔,1克重的银粒就可以拉成约两公里长的细丝。银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在金属中名列前茅。
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1、明代宝钞的肆意发行。
明代初期,本来是以铜钱作为发行的货币使用,但到后来,随着与蒙古族的年年征战,很多铜钱都流失在外,明朝本身所储备的铜钱并没有多少,并不是支撑市场上的正常贸易进行。再加上,明朝可以开采的矿石并不多,制作铜钱的工艺过于繁杂,成本太高,在短时间内发行大量的铜钱填补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所以就只能用通过印纸币来缓解市场上的缺口。
在明朝的洪武年间,就开始了大量印钞,大量的纸币在市场上流通,但明朝的统治者很显然没有考虑到市场上的环境,没有做好足够的评估就肆意的大量发行纸币。一开始明朝的百姓还是非常喜欢这些纸币,因为只要用手中的金银就可以等额换取了,但到后面,市面上的纸币越来越多,远远超过了市场所承受的范围。
市场上的纸币越来越多,带来的自然就是纸币贬值,钱就不值钱了,市场上的钱不值钱了,自然就需要其他的货币来代替,这时候白银货币化就十分的顺理成章了。
2、明代海上贸易的盛行,有大量的海外白银流入中国,提高了明代变硬的储备量。
明代的白银一开始其实是比较稀缺的,这也是为什么明代初期会使用纸钞的原因。在明代时期,世界正好处于一个大探索的时期,欧洲各个国家都开始了远航贸易,中国作为当时世界最为强盛的国家,自然也是就各个争相进行贸易的对象。
许多外国的商人用白银来换购中国的茶叶,瓷器以及丝织品,中国当时有着世界上最顶级的制作工艺,很多商品都是国外所没有的,引得国外的商人争相抢购。这时候国际上的造船业已将相当的发达,不再需要陆上丝绸之路的运输,海上贸易的往来大大提高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交往。
在明代贸易中,我国一直是处于一个顺差的状态,海外源源不断的白银流入中国,让明代国库的白银充盈,为明代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最后一点与明朝的内部市场有关,我们都知道,明代已经出现了最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高度的发达,即使是国内的商业也是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状态。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套稳定的货币体系进行支撑的,白银相比起铜钱来说更易于携带,比较的轻便;相比起官方发行的纸币,白银又有具有稳定性,不管朝局如何的变动,真金白银的价值是不会改变的,这一条定律在现代依旧是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