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的拼音是:shíliùguó。
十六国的注音是:ㄕˊㄌ一ㄡˋㄍㄨㄛˊ。结构是:十(独体结构)六(独体结构)国(全包围结构)。词语解释是:历史时期名。十六国[shíliùguó]⒈历史时期名。西晋末年,各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在北方先后建立割据政权。从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到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为止,一百三十五年间在北方黄河流域和今四川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计有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夏等十六国,另外还有冉魏、西燕及代等政权,历史上泛称这段时期为十六国时期。引证解释是:⒈见“五胡十六国”。综合释义是:从晋惠帝永兴元年刘渊称王起,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为止,胡族在北方和巴蜀先后建立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等十六个国家,史称为「十六国」。7、汉语大词典是:见“五胡十六国”。8、国语辞典是:(西元304~439)从晋惠帝永兴元年刘渊称王起,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为止,胡族在北方和巴蜀先后建立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前赵、后赵、夏、成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后秦和西秦等十六个国家,史称为「十六国」。十六国[shíliùguó]⒈(西元304~439)从晋惠帝永兴元年刘渊称王起,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为止,胡族在北方和巴蜀先后建立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前赵、后赵、夏、成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后秦和西秦等十六个国家,史称为「十六国」。9、辞典修订版是:(公元304~439)从晋惠帝永兴元年刘渊称王起,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为止,胡族在北方和巴蜀先后建立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前赵、后赵、夏、成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后秦和西秦等十六个国家,史称为「十六国」。10、其他释义是:历史时期名。西晋末年,各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在北方先后建立割据政权。从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到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为止,一百三十五年间在北方黄河流域和今四川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计有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夏等十六国,另外还有冉魏、西燕及代等政权,历史上泛称这段时期为十六国时期。
十六国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十六国详细内容】
历史时期名。十六国[shíliùguó]⒈历史时期名。西晋末年,各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在北方先后建立割据政权。从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到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为止,一百三十五年间在北方黄河流域和今四川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计有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夏等十六国,另外还有冉魏、西燕及代等政权,历史上泛称这段时期为十六国时期。
二、引证解释
⒈见“五胡十六国”。
三、网络解释
十六国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四、国语辞典
(西元304~439)从晋惠帝永兴元年刘渊称王起,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为止,胡族在北方和巴蜀先后建立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前赵、后赵、夏、成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后秦和西秦等十六个国家,史称为「十六国」。十六国[shíliùguó]⒈(西元304~439)从晋惠帝永兴元年刘渊称王起,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为止,胡族在北方和巴蜀先后建立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前赵、后赵、夏、成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后秦和西秦等十六个国家,史称为「十六国」。
五、关于十六国的词语
六六六 三十六国 十六国 别本十六国春秋 五胡十六国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六、关于十六国的造句
1、东晋末年,在中国北方五胡十六国的战乱纷争中,一个草原上的游牧部落联盟鲜卑族拓跋部强势崛起,他们先是以内蒙古的盛乐为都城,建立代国。
2、北魏为了确立与巩固自己的统治,承十六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积极地推行正统化运动。
3、以上是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
4、北方在十六国统治之下更是兵戈扰攘,各国在统治所及的较小区域中分置了许多州,并且变幻无常,州制又陷于混乱。
5、五胡十六国,战火燃烧北方大地,曹魏宗族逐步南迁,居于江东,繁衍生息。
6、东晋南朝在当时被奉为汉族文化正朔,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其文物典制、绘画艺术及物质文化源源不断地辐射到北方的十六国、北朝和海东诸国。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十六国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