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仅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超过了中上收入国家,反应出了中国人口素质良好的发展态势,也表明了人民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明显的改善。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英文:Life expectancy)是指假若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它以当前分年龄死亡率为基础计算,但实际上,死亡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假定的指标。
2020年10月28日,国新办举行“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从2015年到2019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也就是说4年提高了1岁。
2021年3月5日消息,“十三五”期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提高了1岁。政府工作报告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概述中提出,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
2022年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显示202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8.3岁。
影响人均寿命的因素
1、经济收入与寿命紧密相关。调查显示家庭和个人的经济收入与寿命长短有很密切的关系,一般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成员,寿命会长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人,从国家的整体变化来看也说明了这一点,解放前的人们的经济水平普遍较低,因此,人的寿命也低,1950年的数据统计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而现在大部分人的经济水平好起来,寿命自然就延长很多。因为,当人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才有养生和保健的意识,一个人如果连饭都吃不饱,根本无暇顾及身体是否健康?只是解决能否或者的问题,不会去考虑如何提高生命质量的问题,只有人们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这样的考虑才会更多一些。
2、重大疾病的患病率与寿命有关。人虽然不可能一辈子不生病,但是分生什么病,很多重大的疾病是可以提前结束生命的,我们知道的可能威胁人生命的疾病有很多,比如艾滋病、心脑血管意外、癌症、尿毒症等,这些都可能导致生命的提前完结,举个例子,云南的平均寿命只有70岁,是因为云南的艾滋病的发病率居全国首位。而排在倒数第三的青海省胃癌的发病率位于全国首位。
3、家庭的遗传也占很大的比重。关于长寿家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有研究表明确实有长寿基因存在,可以影响几代人都长寿,而且,即使没有长寿基因,因为家庭里的成员有着相同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而且这种习惯的养成是潜移默化的自认形成的,因此,家庭的成员可能就会有相似的结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半父母比较长寿的儿女大部分也比较长寿,当然,一些意外排除。
4、家庭和睦、心态积极。这也是长寿的一个因素,一个和睦的家庭,夫妻恩爱,往往两个人都会比较长寿,百岁的夫妻也不少见,80岁左右的夫妻更是常见,可见家庭和睦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家庭和睦的夫妻,大都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老有所为,相互关照,因而,是的夫妻俩可以同时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