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的城市综合数据资产成为全国第一个挂牌的城市侧数据资产。南方周末记者周小铃 摄
2024年6月28日,上海数据交易所启动全国首个数据资产交易市场的试运行,德清城市数据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形成的城市综合数据资产成为第一个挂牌的城市侧数据资产,估值约1.92亿元。
德清县位于浙江省湖州市,但更靠近“数字之城”杭州。从德清乘坐高铁13分钟、驱车不足一小时便可抵达杭州。
德清因莫干山会议而闻名,此后又有大大小小的改革试点在此诞生,两百多项省级改革试点经验在德清落地后推向全国。
在数字信息领域,德清在12年前就瞄准了地理信息产业,如今已有四百余家企业落户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形成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完整产业链。地理信息小镇高楼林立,乘坐无人驾驶的小巴即可绕行全镇。
探索数据资产交易的同时,德清在数据产品交易上的试点已率先落地。德清与杭州数据交易所合作发布全国首个车联网先导区特色专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浙江德清)专区”,上线了首批基于车联网产业研发的数据产品。
此次德清用于挂牌上市的城市数据资产来自地方国企德清城市数据经营公司旗下的“我德清”小程序。南方周末记者多次约访德清城市数据经营公司,对方表示不便接受采访。
随机询问多位当地居民,均表示不太了解该小程序。其中一位曾在朋友处接触过“我德清”App,可阅读新闻资讯、日常消费购物,运营方为德清县融媒体中心。
德清数据局总工程师王卓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德清”App和“我德清”小程序属于不同运营主体,此次挂牌数据资产不包括“我德清”App。
8月1日,南方周末记者前往德清,采访了德清数据局总工程师王卓丞、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韦志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资产评估研究院院长王竞达,解读德清数据资产交易的台前幕后。
“我德清”小程序属于谁南方周末:此次德清数据资产交易的主要是什么数据?
王卓丞:以城市服务的相关数据为主,具体指德清城市数据经营公司旗下的“我德清”小程序。作为综合性的民生服务平台,“我德清”小程序涵盖城市地理信息点位、城市泊车、景区预约、找社工、宠物走失寻回等服务,这部分统计数据就沉淀在“我德清”小程序。
德清城市数据经营公司是德清县国有企业,现是湖州莫干山国控集团的子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于2018年,主要参与德清县信息化业务以及智慧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慢慢发展为提供全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承接软件开发服务的工作。
南方周末:为什么会选择此类数据到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
王卓丞:2019年开发的“我德清”小程序,运营时间相对较长,企业的数据治理能力较强、数据沉淀的完整性更高。作为德清城市数据经营公司自建小程序,“我德清”掌握的主要是统计类、汇总类的数据。
除了数据资产估值获得银行信贷资金外,也有其他数据资产变现的途径,比如加工成数据产品进行交易,还有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南方周末:城市类数据资产化有何难点?
韦志林:城市数据的复杂性在于数据内容、类型和总量以及权属问题。不同类型数据权属界定和合规审查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更多挑战。对于这类数据的估值工作也相对复杂。
(注:关于“我德清”小程序的数据权属问题,例如算作企业数据还是公共数据,多方受访者认为应由德清城市数据经营公司回复,但其拒绝了采访。)
“我德清”小程序截图。
数据资产价值的评估是否存在共识南方周末:是什么契机让双方开启数据资产化的合作?
韦志林:上海数据交易所较早参与到财政部牵头的企业数据资源入表相关文件的起草和讨论,从2023年6月开始,在相关领域组织企业培训,前后120余家企业参与研讨。从中,我们发现企业对数据资源入表的需求和想法各有不同,这也给了我们较大启发。
10月,我们组织团队专门研究数据资产交易制度、规则、数据交易标的物以及相关的创新应用方向,也会针对监管部门、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各方关注的重点,开展系列研究。正是基于这些基础理论、规则体系等研究,构建了数据资产交易的信息系统。
11月,上海数据交易所开始在数据资产交易市场上进行创新探索,尤其是在数据资产的金融属性问题上,给了我们更多的创新机会。基于此前做过培训,我们选择一些有代表的企业进行数据资产入表的研究,更加确认建立数据资产交易市场的迫切需求。花费将近半年时间,我们有了数据资产交易试点的第一个样板城市德清。
王卓丞:主要得益于财政部2023年8月发布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和2024年1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在这之后,各地都在探索数据资产化。
选择上海数据交易所也是企业方的意愿,数据局在中间做了相应的指导和推动。2024年初,企业多次到上海数据交易所调研、沟通,最终作出决定。数据局在2024年4月才参与指导。
探索数据资产化,对数据公司和数据交易所而言是各取所需。交易所目的是探索建立完善的数据资产交易制度,形成一套全社会公认的交易标准和体系。数据公司本身就有资产盘活或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
数据资产化主要有两个动作,且并行不悖。一是数据资产入表,通常会采用成本法,价值直接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中。二是数据资产评估,比如采用收益法评估得到的价值可能超过成本法评估的入表价值,且能对接金融市场。考虑到估值的客观及公正性,数据公司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即数据交易所提供估值服务,并为企业和金融市场搭建信任桥梁。
南方周末:在沟通过程中,德清更在意哪些问题?
王卓丞:初期一直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是,数据资产价值的评估是否存在共识,换句话说,市场上对于数据资产评估能否形成一个公允价值评估体系。不同评估公司,给出的评估结果会有较大差异。
企业选择上海数据交易所,也是考虑到他们已建立相对全面、公允的评估体系,加上他们已经推出数据产品并出现帮助其实现交易、获得收益的案例。
从管理部门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多是在资产评估过程中提供建议,比方说在评估过程中要考虑哪些因素能够尽可能保障数据资产获得市场公允的价值。此外,不光是国企,包括民营企业数据资产如何连接市场,我们也希望能由此探索一套规范化的标准。
南方周末:数据资产交易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关注的是什么?
韦志林:金融机构站在传统资产管理角度,更多关注数据资产权属、质量、估值、信息披露以及数据资产形成后如何处置的问题。在德清项目的合作中,上海数据交易所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回应。
比如,关于数据资产的权属问题,我们提供数据资产的登记系统;提供数据资产的动态化信息披露系统。至于金融机构最为关心的数据资产处置问题,上海数据交易所提供公开市场进行处置。
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乘坐无人驾驶的小巴可绕行全镇。南方周末记者周小铃 摄
1.92亿元从何而来南方周末:这笔数据资产价值1.92亿元是如何估算的?
韦志林:根据中评协数据资产评估的指导意见中,以市场法为核心的估值模型。
(注:根据上述指导意见,市场法主要是对比该数据资产与可比案例的差异,确定调整系数,并将调整后的结果汇总分析,得出被评估数据资产的价值。)
王竞达:上海数据交易所的方法在传统市场法的基础上做了扩展和创新。通常的市场法主要是通过对比类似资产的市场交易价格,来推导目标资产的价值,相比之下,上数所引入了多个可选择的估值模型和评估指标,使得评估过程更加系统化和精准化。同时,结合上海数据交易所真实的企业交易数据,能够更好地量化数据资产价值。
具体来说,评估专业人员会参考市场上类似的数据资产交易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的交易价格、市场需求、数据的使用场景等因素,再结合自建的“我德清”小程序的数据特征,估算出数据资产的价值。整个过程不仅会参考历史数据,还考虑了市场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
南方周末:实际操作中,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在数据资产评估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王竞达:评估数据资产时,收益法具有反映未来预期收益和数据资产发展潜力的优点,适用于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收益的数据资产。但它也依赖于对未来收益、风险和收益期的准确预测,若假设不合理,评估结果可能偏差较大。同时,收益法对非直接收益的量化存在局限。
成本法以其简单直接的特点,适用于缺乏市场数据或处于初创阶段的数据资产评估。通过估算重建或替代成本,提供数据资产的基础估值。然而,成本法往往忽略了数据资产的市场价值和增值潜力,无法充分反映其在市场中的真实价值。
市场法通过参考类似资产的市场交易数据,提供客观的市场价值评估,通常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然而,该方法依赖于市场中参照物资产的可得性,对于新兴或独特的数据资产可能难以应用。此外,市场法的评估结果易受市场波动性影响,可能导致较大偏差。
南方周末:参与德清数据资产交易的双方都有谁?
韦志林:当前我们整个数据资产交易市场分类客群,一类是企业,他们有维护市值、数据资产价值变现和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尤其是中小企业关注数据资产入表和资产创新应用,迫切希望解决自身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截至今年,我们已经做了超过10个案例,由金融机构为其提供金融支持,能做到今天入表、明天放款。一类是基于城市数据的政府相关运营方。德清作为首个试点项目,后续还有几家正在商谈。
南方周末:也就是说,德清此次挂牌的数据资产变现渠道是通过银行授信?
韦志林:目前,我们只是抓住小切口进行前期探索,更多是由金融机构基于数据资产估值进行质押融资。未来,基于数据资产或可进行股权投资和进行资产证券化。这些都有待陆续规划。
(注:由于德清城市数据经营公司拒绝了采访,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以这笔1.92亿元估值的资产对接了金融机构,以获得授信。)
南方周末记者 周小铃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馨予
责编 张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