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截图
几天前,我就刷到刘姥姥这个视频了。当时我就感觉心中有戚戚焉。今天觉得必须将其写出来,也算一吐为快吧。
为什么呢?我很早就有和她相同的想法。我也是觉得,农村需要再来一次大的变革,通过“土地公有化、农业企业化、农民职工化”,实现真正的农业振兴、农村繁荣、农民幸福。
在改革开放初期,虽然实行分田到户给一些家庭带来了一点困难,但是农民自己都想方设法克服了。应该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还是生机勃勃的。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还是其它小微企业,可以说都还是红红火火。农村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生活富裕和家庭幸福。
后来,城市化高歌猛进了,农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凋敝了。2000年,有位叫李昌平的乡党委书记向朱镕基总理进言: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以期引起国家对农村的重视。之后,国家每年的一号文件好像都是针对农村问题的。国家先是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是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到后来又改为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20个字: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从官方的提法来看,国家对乡村振兴是非常重视的。但实际上,乡村振兴的步伐非常艰难,在许多地方乡村凋敝的程度不是得到了缓解,而是更加严重。
图片来自网络
乡村凋敝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民在农村的生产生活,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根据我自己看到的,和我同乡亲们聊天得到的信息,以及从网络上看到的信息,我发现农村的凋敝的原因,主要在这几个方面:
1、种地收入太低,太不划算。
农民反映,种地成本越来越高,不如把土地流转出去,或者干脆撂荒不种。据了解,现在种庄稼,从耕地,到播种,到管理,到收获,不说付出的劳动,农业机械租用、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种费用加起来,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卖粮食的钱减去这些开支,基本所剩无几。因此,都觉得种地很划不来。
2、种植经济作物,无法把握市场形势。
农民搞种植,最怕到时候市场发生变化,产品卖不出去,导致费气巴力,到头来没有收获,还得赔钱。譬如,种蔬菜,种药材等,该收获的时候,市场情况不好,根本卖不出去,一年的辛苦便付诸秋风了。
3、搞养殖,根本无法和资本抗衡。
农民搞养殖的不少,大多是养鸡、养鸭、养牛、养猪、养羊。当然也有搞其它珍稀动物养殖的,但那技术要求高,投入成本也比较高,只有极少数农民才敢干。大部分养殖专业户,都是养这些常见的家禽家畜。在早,搞养殖的人还挺多。我的熟人圈子里,就有养鸡、养牛、养猪的。但是,他们没有养多少年,都不干了。不是因为技术,技术可以学习,主要是无法和资本抗衡。原来资本基本没有进军养殖业的时候,他们还是能赚钱的,现在许多大型养殖企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都很高,普通散户养殖,根本无法抗衡,只有放弃。
4、小微企业被整顿掉了。
原来到农村,人们经常能看到到处都是的小微企业。我们这里有开煤矿的,开采铝矿石,开采铺路石的,烧制耐火材料的;还有搞其它小型加工的,如面粉厂、食品厂、预制板厂、水泥厂、砖瓦厂、防盗门厂、家具厂等等,好多好多。现在不知道什么原因,都基本看不到了。原来县里还有一个乡镇企业局,现在也撤销合并到其它委局了。
这样一来,农民赚钱的路好像就只剩下劳务输出这一条了。也就是说,大多数农民,都必须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了。
农民外出打工的人一多,村里的人就少了。好多年轻人打工赚了钱,在城里买了房子,也就不在村里住了。同时,这一二十年大学一个劲地扩招,上大学基本不是什么难事了,大学毕业后也都不会再回农村了。于是农村人越来越少了。
农村人一少,村里的学校就没有几个学生了。于是上级为了不浪费教育资源,又要求合班并校了。好多村里的小学就空有漂亮的教学楼,却再也听不见琅琅书声了。村里没有学校了,又加剧了村里年轻人的外流。于是,农村空壳现象就越来越严重了。
乡村振兴,首先是乡村人气的振兴。乡村没有人气了,生产如何能发展?产业如何能兴旺?
不仅是生产不能发展,产业不能兴旺,其它一切目标都将成为空话。
因此,乡村振兴,首先就是国家要出台大政策,为乡村聚人气。
怎样聚人气?按照刘姥姥的建议,就是“农业国有化”。
其实,我在很早以前,就有这种设想,我还和一些老年朋友交流过这种设想。我将其表述为:“土地公有化,农业企业化,农民职工化”。通过这三化,把农民组织起来。
贵州安顺塘约村农民
现在的村委会,乡镇党委政府,所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就是管理老百姓的政府官员,要通过改革措施,将其变成发展乡村经济的组织者,带领者、乡村企业的管理者。
具体说,就是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农工商联合公司,或者叫农村经济合作社。以各村的土地、山坡、河流等作为农民的股份,投入公司,作为基本资产。然后因地制宜,制定发展商品经济规划。平原地区。土地面积大,灌溉条件好的,重点发展粮食种植;山沟里土地少,可以重点发展养殖;水利条件好土地肥沃的地方,可以发展蔬菜种植;深山里适合种植中草药的,搞中草药种植。城市边上的地方,也可以借助大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辐射,搞制造业加工。有旅游资源的也可以发展旅游服务。如此等等,不约束,不限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确定自己的产业发展方向。包括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等等。都可以。
所有的这些农工商联合公司,都需要将自己的发展产业,和产品结构,及时上报,由上一级政府组成农村产业发展服务机构,制定计划,保证销路,不能出现由于市场拥挤,产品卖不出去的情况。也就是说,要借助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这个优势。全国一盘棋,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用计划来保证市场,用市场来稳定计划。这样就避免出现蔬菜、水果这些产品卖不掉的现象。避免出现挣钱的项目大家扎堆拥挤,不挣钱的没人生产,导致市场匮乏现象。
河南武德县南街村
这种思路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把农民从天南地北引导到家乡去,发展商品经济,让全家团圆,从而为农村聚集其旺盛的人气。农民也成企业职工,挣工资了,有养老保险了,应该好多人愿意回去。同时,还能够把农村的山山岭岭,沟沟壑壑,所有资源都利用起来。
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就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全国粮食生产有计划了,什么地方种多少小麦,什么地方种多少稻谷,什么地方种大豆,什么地方种谷子,什么地方油菜芝麻、高粱蓖麻等,借助互联网现代信息系统,很快就能汇总起来。首先保证人民生活的物资供应和国防建设需要,同时保证更多普通老百姓人人都能找到合适岗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最大限度地解决就业问题。
当然,我这只是在刘姥姥的启发下,很粗浅的想法。其中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专家学者去研究,去规划,去构思,去实践。我觉得只要愿意那样做,就应该能做成。
实际上这种农工商联合公司,早就已经有人在实践了。现在的小岗村不是吗?南街村不是吗?周家庄人民公社不是吗?华西村不是吗?大寨不是吗?还有贵州遵义的金山村,安顺的塘约村等等。不都是走的这条路吗?
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剧叫《幸福到万家》,其中的那个万家庄,不也就是一个这样农工商联合公司吗?
当然也可以不叫农工商联合公司,叫农业合作社,或者其它什么名字都行。问题的核心是要把农村的人气聚起来,把农村资源利用起来,把农村的产业搞起来,让农民的生活富裕起来。
我觉得刘姥姥的这个建议是很好的。也许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开了之后,国家就会朝这个方向发展农村经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