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昨天在讨论轰-6的时候一个粉丝提到“没有远程轰炸机,我们就没有‘三位一体’打击能力”。
当时,W君回复了一下,想想30年前,很多人家里得有座机、手里得拿个大哥大,腰上还得别个传呼机,所谓的个人通讯三件套得备齐了,要不然很容易失联;但现在大多数人手里有一台智能手机就完全搞定了通讯上的所有需求。为什么不用固话和传呼机了呢?原因很简单——无线通讯手段越来越可靠了!
时代在变化,概念都是在变化的。所谓的“三位一体”核打击形式的出现其实也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性的。
“核三位一体”是指在核武器领域内,一个国家同时拥有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三种核武器打击方式的能力。之所以出现这个概念也是源于当年的核武器投送方式并不可靠。
首先说当年的洲际弹道导弹:
大多数早期的洲际弹道导弹都是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只有这种高比冲的液体燃料火箭才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核武器投放。
但是,液体火箭燃料要么得超低温存储,要么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很难一直加注到导弹的燃料箱里面保持稳定。因此在发射导弹前往往都需要燃料的加注过程。
说白了,就是在发射前需要用管道将火箭燃料加注到导弹燃料箱内部。
由于这些易燃易爆的燃料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和破坏力,加注的过程十分缓慢。
例如美国的泰坦II洲际弹道导弹。在库存储的时候并不像是我们现在的导弹一样装在发射车或者发射井内(后期泰坦2也有发射井改型),而是直接堆放在导弹仓库中。
库存状态下的泰坦II
需要发射的时候从导弹仓库拉出来,在发射场等待组装:
组装后,树立在发射架上加注燃料
等这一切准备都做好后,这枚导弹就可以射向敌方了。而整个的出库、组装、加注燃料、发射的流程跑下来大约要100多个小时。
后期改进型的泰坦II导弹应用了导弹发射井
每个发射井中储存了一枚组装完毕等待加注燃料的泰坦II MK6导弹。美军当年高兴的宣称,自己的泰坦II导弹在接到发射命令之后48小时内就可以发射。
当年就有人质问美国空军,如果真的有核大战发生,这些昂贵的导弹能不能及时发射出去。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美苏当年假想的第一波核弹攻击并不是对方的大城市,而是对方的核导弹发射机基地。原因也很好理解,先费了对方的武功,对方毫无还手之力的时候还不是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
于是一些当量大到过剩的核弹头相继被生产了出来,例如一些能装进一个成年人的巨大弹道导弹弹头。
这些东西的当量都达到了100-200万吨TNT。炸一座城市极其没有效率,但是可以对地面上的导弹发射井构成致命的打击。
当核大战爆发的时候,这些导弹在40分钟内就可以抵达对方的导弹发射,根本不会给对方加注燃料发射导弹的时间。
所以说当年的陆基弹道导弹本身的生存能力堪忧,于是可以一直在空中飞行的轰炸机和在海底潜伏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就成了生存能力极高额外投送方式。
为此,美苏两国甚至都开始研制可以长时间在空中不落地飞行的核动力轰炸机。
康维尔NB-36H飞行核反应试验平台
为的就是在核大战发生的时候可以有一定的还手之力。当年的设计目标是轰炸机可以在空中飞行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很多传闻说当年苏联和美国都因为污染停止了各自的唯一的核动力飞机项目。而真实情况是这些项目实际上都有推进,并且美苏两国也并不是各自只研制了一个型号的核轰炸机
类似于米-60这样的轰炸机其实都是核动力的。在核动力飞机军备竞赛中美国启动了共计17个核动力飞机的项目,涵盖了轰炸机、运输机、截击机,甚至直升机。
Bell D-1007 核动力直升机
为的就是可以长时间滞空保证在核大战到来之时可以迅速地扑向对方。
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项目中止,而俄罗斯在2018年推出的“雨燕”巡航导弹其实就是和核动力飞机的研制结果。只不过是利用巡航导弹完成大量部署空中执勤的任务。
冷战期间由于核动力轰炸机没有完全解决所有的技术问题,因此美苏两国都是以常规动力轰炸机进行战备执勤。例如美国的“铬穹顶行动”在最高峰的时间每天有12架载满核弹的轰炸机在既定的区域飞行。
这种执勤为的就是防止弹道导弹发射井无法发出核弹的情况下直接奔赴对方上空执行核打击任务。这种利用远程轰炸机长期在空中执勤的方式其实就是为了补充洲际导弹发射井生存率不高的漏洞。
其次就是各个国家弹道导弹核潜艇了,把本来在陆地上的发射井简化后搬到了潜艇上,借以提高核反击的可靠性。
这也是一个补充漏洞的行为,其原因就是建立一个海底的难以摧毁的威慑机制。当一个国家被核打击毁灭的时候,弹道导弹核潜艇相对于独立可以展开报复性核打击。
由于隐蔽性、持久性、机动性、生存能力远远弹道导弹核潜艇可以说是最好的核力量投送形式。目前英国和法国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其他洲际导弹的投放形式仅仅保留弹道导弹核潜艇作为自己的核打击力量。
这个东西就像咱们之前提到的智能机一样,是一个相当全面的选手。当然了,我们自己在这个领域也飞速成长。
所以说,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三位一体其实是各种查缺补漏的应急方式,一种传统的、应急的投放方式(轰炸机)、一种低成本、几乎可以无限扩大保有量的方式(弹道导弹发射井)、一种极尽未来趋势的投放方式(核潜艇),这种配合是有历史背景的。
就像通讯三件套一样,在家打便宜且清晰的固话,出门用信号不好且价格昂贵的大哥大,为了稳妥再加上一个BP机。
但是到了2022年你会不会因为自己之前没有拥有过一个汉显BP机,就琢磨着再重金配一个呢?战略轰炸机其实就是这个东西,如果说它是核三位一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实这是半个世纪之前的概念了。现在,技术的发展已经几乎让所有的陆基导弹使用上了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几乎是拉出来立刻就可以发射的。本身生存能力和可靠性都相当高。
而且陆基导弹还有很多机动版本,大地之广皆可作为发射场,并不存在一开战发射场被毁灭的情况。
所以,在日益发展的今天,千万别拿老概念再讨论今天的军事需求。
航母棺材论?苏联当初被忽悠瘸子、造核潜艇结果呢?有剑不用和没剑用,不是一回事,三位一体核打击、弹道导弹核潜艇是镇国神器、陆基(铁路、机动)是锋芒毕露、战略轰炸机是威慑(抗议十次、不如战轰起飞一次、谁也不敢赌战轰有没有带蘑菇弹起飞)
潜的够深,飞的够快,永远比什么陆基有威慑,前沿阵地就在你家门口,谁吃亏一目了然。
我记得大力神二型反应时间是二十分钟,而且陆基加固井是第一波核打击的,最重要的是密集排布的加固井还是消耗地方核弹头的重要方法,没想到吧
战略轰炸机因为其他技术进步的原因地位下降了,但绝对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东西,看看俄罗斯,其战略轰炸机绕日本飞行和在美国周边飞行所形成的威慑不是其他任何东西能媲美的
放屁!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必须具备,特别是核潜艇,当我们20~30艘先进的战略、战术核潜艇出现在美国周边巡弋,世界才能最终和平。
是是是,美国的的B2B21都该送你当玩具
三位一体核打击永不过时。只不过若只打常规战争而不发生核战争这种形式用不上罢了。
核武器专业对付军国主义
现在局面,中美互相咬,日本尿道跑
战略轰炸机的任务是,和平时期的威慑,核战时期,两轮对射后,全球无差别消灭剩余势力,没谁能成最后的王者。
战略轰炸机不仅仅用来发射核弹,打击战术目标,打击航母,都用的上
要三位一体干嘛?直接引爆敌方核武库,省事多了。
现在是四位一体了,要加上空天飞机,这个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存在
战略轰炸机是必要的,掌握天空才能决胜未来,而且,恰恰是常规战争才更少不了空中轰炸。
这是个懂行的![点赞]
最有威力的是空间站有核化,全球威she,立体降维打击!
手中无核和手中有核不用是两个概念。
三位一体不是说不重要,只是不像以前,胜负全靠三位一体的战术来分出胜负了,尤其是航母跟轰炸机,地位肯定就没以前重要了,每一种武器跟科技有一个淘汰期,新的武器肯定是针对旧武器研究的,在加上,未来的战争到底怎么打,战术变成咋样,现在包括老米都还在研究,就像坦克,新一代的坦克到底怎么设计,未来的坦克用途到底怎么用?甚至于,坦克在面对无人机的情况,坦克还有没有出场的必要?
时刻进行战略值班的核轰炸机,还是最有生存力的核报复手段吧。
战略核潜艇最重要,现在所谓隐形轰炸机在空天侦查加人工智能支持下不值一提。
战略轰炸机在战机护航或舰载战机支援下,战斗力无与伦比。
美国人,俄罗斯人,花费亿万研究出来的轰炸机被作者贬得一文不值,在作者眼中美国人,俄罗斯人都是傻子,也不知到底谁是傻子,要不然中国核弹也省了,岂不更好?
就是个模型
航天器核投送来自太空的祝福
你是来忽悠的吗?战略轰炸机的用途不仅仅是核打击还有其他的用途你不知道而已。
远程轰炸机对核战争的意义不大,但是对于常规战争来说就是神器了,便宜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