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洪言新语 2024-11-26 09:16:40

改革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经常看到一些网友谈论关于改革的话题,也看到一些人一味地把改革当“歌”唱,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改革的本质内涵?本人也写过一些文章,谈及关于改革的话题。今天又看到一个网友谈到这个改革的话题,对该网友的的观点笔者基本是赞成的,但还是想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该网友文章的基本观点是“改革必须谨慎行事,既要敢于创新,又要坚守底线”。他文章的重点是讲到如何“坚守底线”的问题。对这个“底线”,该网友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坚守国家利益的底线;二是坚守人民福祉的底线;三是坚守社会稳定的底线。

我认为该网友只是抓住了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阐释,没有说到问题的关键。因此,我想在该网友的基础上谈一点我的看法。我认为,首先“改革”是一个中性词,不赞成那种把改革一词完全当成先进、进步或者是希望的代名词的做法,一些人一提到改革就像打了鸡血似的,容不下别人提出任何异议,这是对改革一词的曲解。

为什么说改革是一个中性词,因为改革是自从人类社会以来就一直都有改革的存在,中国历史上如此,世界历史上也如此。有成功的改革,也有失败的改革,有为了统治阶级的改革,也有为了国家强大的改革。比如中国历史著名的商鞅变法,历史上都把商鞅称为改革家,但实际上商鞅的改革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大家都知道商鞅的《商君书》提出驭民五术:一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就是对民众的奴化的权术,以建立巩固的中央集权。

再如,苏联赫鲁晓夫以及以后一直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是服务于特权阶层的改革,最终导致苏联的瓦解。所以,我们说,不能把改革就完全视为一种褒义词。

为此,我们应该弄清楚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弄清楚改革与革命的区别。改革不等同于革命。

从词义的理解上来看,改革是对现有的制度、政策、方法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改变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情况和需求,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而革命是指被压迫阶级用暴力手段推翻旧的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是一种根本性、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如果把改革变成推翻一种旧制度的手段,那就不是叫改革而是叫革命了。苏联的改革实际就是一种革命,它就是彻底推翻列宁斯大林以来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因此,最终使苏联共产党解散,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瓦解。这是要弄清楚的第一个问题。我们有些公知、精英们就是打着改革的旗号,试图借改革之名,全盘推行西方资本主义自由化,全面推行私有化。谁要是反对全盘西化,反对全面私有化,他们就会给你扣上“极左”,“左棍”,反对改革等的大帽子,这就不是正确对待改革的态度。不是为了真正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而是以改革的名义以和平演变的方式把社会主义引向歧途的历史大倒退。因此,我们必须要区别改革和革命的界限,防止以改革的名义搞资本主义,甚至是封建主义和奴隶制的历史大倒退。

第二个问题,就是要弄清楚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内容是什么,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改革,最终要达到怎样的目的等等,这些问题是必须要搞清楚的,否则,就会使改革南辕北辙,走向相反的方向,最终导致失败。我们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才能搞清楚改革的真正内涵。使改革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下面我们来分别谈谈这些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为什么要改革,这是一个首要的问题。新中国建立以后,宣布了我们的国家性质是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通过1953年到1956年党在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剥削和各种丑恶现象。

国家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宪法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这两条是管总的,一条是政治制度,一条是经济制度。很明显这两条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如果要改,那为新中国流血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的血就白流了。

至于公知精英们众口一词的理由,主要就是这么一些,诸如计划经济僵化,集体经济“吃大锅饭”、“磨洋工”、“养懒汉”。所以,要按照西方模式把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把农村集体经济改为单干模式,把国营企业改为股份制。这些就是为什么要改革的理由,至于这些理由是否成立,这就需要人民进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因为涉及敏感问题不作具体分析,我们应该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进行讨论,找到正确的答案。

其次,就是改革的内容是什么,这是涉及改革的具体范畴,改革什么?从理论上来说,从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着力解决如何实现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转变,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心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着力解决的是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向人类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根据这个理论,我们的改革只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就是说要把被歪曲了的、错误的东西改正过来,也就是把影响人民利益的,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负能量改为正能量。最终达到“公平可及,群众受益”的目的。

社会主义改革,就是要集中力量改掉、革除“非社会主义”的东西,充分体现国家宪法赋予人民群众的一切权利与义务,充分体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性质,在生产资料所有、财富分配各方面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第三个方面就是以怎样的方式改革的问题,这个方面基本赞同那位网友的观点,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为了充分体现科学社会的基本原则,这就需要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等方面,权衡兼顾,全面发展。通过改革解决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之间的矛盾,让全体社会成员切实感受到“公平可及,群众受益,”的改革红利。

第四个问题,改革要达到怎样的目的,这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改革都应该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让改革达到“公平可及,群众受益”,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受益者,充分享受到改革所带来的红利。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我们的改革,就要做到如毛主席所说的,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要让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成为少数人或少数利益集团的专利。

总之,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改革不可中断中华民族的脊梁,改革不可伤害人民的利益,改革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改革不能导致两极分化和腐败泛滥成灾,通过改革是要促进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改革不仅仅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让改革红利真正惠及全体人民。通过改革,理顺物质生产和财富分配的关系,缩小贫富差距,最大程度地引导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通过改革,让绝大多数的底层民众体会到改革是为了人民利益,从而让人民从改革中活得更多的实惠和幸福感。

特别是要认识清楚,改革不是改制,改革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遵守国家法律的基础对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东西进行理顺,从而更好地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1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