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纪早期的西欧,由于商业和小资本开始不断地萌芽和发展,渐渐发展形成起了固定的组织联盟——行会,在此基础上,公地制也出现在了大众的视线中。
随着社会收入差距的矛盾日益凸显,这类组织的目的,便成了是加强自身阶级的联合性,来抵抗强盗贵族的剥削。
但在其抵制过程中,作为基层大众组织的行会,却在无形之中承担起了防止社会分化的作用,这不仅得益于,其本身有着严谨规范的条文规则,更是其政治、经济和伦理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发挥作用下的结果。
中世纪特殊社会背景下,诞生的行会和公地制在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之前,国内不少地区已经有商人开始集结联合,进行小规模的资本积累活动。
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商人阶层还处于低下地位,时常受到贵族等的剥削和打压,因此常常在利益上受损。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形式上松散无组织的小生产者,便自发地建立起专业的保护组织——“行会”。
建立的目的,一方面便是抵抗来自商业上贵族的打压,以及社会上的强盗组织;另一方面,此时社会发展和生产效率,相比于中世纪时期,进程上大幅加快,不少来自外地商人和农奴们,纷纷涌进自己的城市来开展商业活动。
在竞争对手激增的情况下,行会能够为其起到商业保护作用,维持他们原有的地位,并且在竞争中随时保持有利地位。
此时圈地运动的风潮,也已经开始兴起,而受此思想意识的影响下,之前存在的各种地皮分配规则,也进行了统一的改动,由公地制来进行取代。
公地制的实行,不仅能保证每家分配得到的土地面积大小上公平公正,其每隔几年就重新抽签选地的规则,更在土地的质量上保持了平等。
另外,它在有关于土地分配的一切问题上,都作出了公平的解释,是农村地区能够保持收入差距不大格局的一种制度措施。
行会制与公地制展现出的三种态度
在维护基层社会秩序上,城市的行会制和农村的公地制发挥出了关键作用——有效的防止了社会分化,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社会的稳定性。
首先从经济层面上来说,这两种制度,维护了商人阶层从事商业活动所赚取的财富,让社会上的财富,从过去大量集中在上层贵族手中,转变成群众只要通过一定的劳动便可以取得,使金钱在社会阶层中,不断流转运作起来,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和价值。
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制度下的人们很够很好地规避商业上的恶性竞争、外来强盗及商机缺乏等干扰因素,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通商环境。
其次,从政治层面上分析,行会和公地制成立的初衷,便是为了公平。
在这样的意识基础上,它维护了团体的稳定性,让很多的商业活动,包括涉及到的领域都充斥着这样的思想,在处理和解决有关问题时,人们便会自然而然的,利用能够平衡每个人的规则,最终和谐达成一致的结果。
最后,在伦理道德层面中,制度最大的特点——公平性,有着能够直接达成人们的内心需要。在制度的运行下,人人都生活在其庇护之下,从思想和意识上,都能更加轻松和开放,而精神上的指引,往往会体现在实践的行动之中。
其本质上。是统治者政治态度的体现行会制和公地制的兴起和发展,都是社会的中层阶级中,统治者对其并非不闻不问。
正相反,统治者也在无形之中,调配和操纵着它的发展。
在平民眼中的行会,有着保护公平的职能,但在现实意义上,这种过分强调公平、强调规则来管制的生产活动,一开始可能并无大碍,但就长期而言,这无疑是牺牲掉了生产效率换来的公平。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环境中,低下的生产效率,并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人们看到的,那些不断缩小的贫富差距,也只不过是虚假的表面。
’在本身财富就不多的社会中,谈贫富差距并不能取得任何实际效用。
而这样的举动,却维持住了社会中等阶层的秩序,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和谐有序。
另外,公地制度中也有着基督教思想的参与。其中的有一项规定便能较好地体现:当农民在收割公地上的麦穗时,掉落在麦田中的穗粒不能去捡拾,而是要将其留下给穷人捡。
村子中还会成立起公共的金库,每当村中的富人快要死去的时候,便会被要求立下遗嘱,将自己的一部分财富,划分在公共金库之下,目的是留给那些穷人,代替他们用作日后交给政府的税款。
这样的规定,不仅有着贯彻着基督教的思想,而且富人留下的财产,在日后也会变成政府的一项财政来源。
这样的制度,既在社会上维持着秩序,团结着阶层;也在帮助统治者巩固其统治和国家稳定,从任何层面上来说,都有效防止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分化。
结语:行会与公地制度在中世纪的西欧时期,发挥了其巨大的作用,从辩证的角度上来出发,就会发现,它也有着本身制度上的缺陷:压制了一些良性商业竞争、牺牲了社会生产效率和阻碍了时代的发展。
这样自给自足的生存,并不能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拖延了本国的进程道路,最终被新兴的资本主义所取代。
但从其正面影响来看,它给后人留下的,实际上是一笔珍贵的精神遗产——对平等和博爱精神的宣扬。
作为一种精神资源,被不断的继承下来而且多次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法国大革命时期就提出了“自由、博爱、平等”的口号。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社会需要的基本价值、人们需要的良知、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
参考文献:《世界中世纪原始资料》
《英国社会学概论》
《西欧中世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