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默写”专项300练(50)

小高语文在线 2024-10-18 01:50:15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20分)

材料一: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生既至,拜公于军门,为天下贺;以后所称,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选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材料二:

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①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

【注】区冶,欧冶子。春秋时越国人,善于铸剑。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

相为天子A得人于朝廷B将为天子C得文武士于幕下D求E内外F无治G不H可得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鈇钺,指斫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文中是乌公节度使身份的象征。

B.处,文中指处理,与《谏太宗十思疏》“德不处其厚”中的“处”含义不同。

C.夺,文中指夺取、抢夺,与成语“喧宾夺主”的“夺”含义相同。

D.形容,文中指形体容貌,与《屈原列传》中“颜色憔悴”中的“颜色”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说“马群遂空”不是说冀北没有马,而是说没有好马。下文说“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也是同样的道理。

B.韩愈说乌公“以礼为罗”,把用礼节揽士喻为以网罗捕鸟,也暗含有把东都才士“一网打尽”的诙谐之义。

C.韩愈的好友石处士、温处士一直怀才不遇,得不到朝廷的重用,直到乌公的出现

D.韩非采用类比论证,阐明了选拔任用官吏的原则和方法,说理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

(2)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

5.《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一文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9分)

重阳

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①,亦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注】①南北朝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陶潜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望见白衣至,乃王宏送酒也,醉而后归”。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惊”“空”二字,让一腔幽怨透纸而出,奠定了本诗低沉抑郁的格调。

B.诗的颔联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年近半百,仕途坎坷

C.诗的颈联“乌帽自欹斜”,既是诗人对自身状貌的描绘,也暗含对官场黑暗的无奈。

D.诗人善于借景抒情,如写菊花未开,表达心情的寥落,烘托内心的烦闷。

7.这首诗多处化用陶渊明的典故,传递出诗人复杂的心绪。请结合全诗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明背诗只顾死记硬背,而不去理解诗句内涵。这种“丢了西瓜拣芝麻”的行为是很不明智的。用韩愈《师说》中的名句来说,可谓“   ,   ”。

(2)《苏幕遮•燎沈香》中的“   ,   ”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3)“鹧鸪”是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表示爱情思怨,如温庭筠用“  ”一句中的“鹧鸪”来反衬女子的形单影只;还可以表示失意愁苦,如辛弃疾用“   ”一句中的“鹧鸪”的鸣啼抒发了自己的壮志难酬。

参考答案:

1.B、D、G

解析:画线句的意思是:宰相为皇帝搜罗人才用于朝廷理政,将军为皇帝选拔文才武将到幕府中以备国家任用,要使国家内外不安宁。“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是一个介词结构后置句,所以这个句子是一个表意完整且独立性较强的句子,由此可以判定第一处停顿应选在B处,意思也相近;“不可得”的宾语是“求内外无治”且只不过是提前了,所以第三处停顿应选在G处。

2.C

解析:C.夺:夺取、抢夺、胜过。

3.C

解析:C.“韩愈的好友石处士、温处士一直怀才不遇,直到乌公的出现。“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4.(1)那些辞官回乡闲居里巷的士大夫们,和谁一起往来交游呢?

采分点:“去位”,辞官,定语后置句,往来交游,和谁一起往来交游呢?

(2)任用他担任官职,考核他的功绩。

采分点:“试”,任用,考核,功绩,考核他的功绩。

5.①赞扬乌公善于识人、用人的德才;③为好友的离开而怅惘不舍。

解析:①结合原文相关语句“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礼为罗。未数月也,于是以石生为媒,又罗而致之幕下”可知,作者为此而感到高兴,拜公于军门,为天下贺”可知。③结合原文相关语句“以后所称,作者又因为好友得到朝廷重用但又不得不离开自己而感到怅惘与失落。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伯乐一经过冀北的原野。那冀北是天下产马最多的地方,但怎能选空那里的马群呢,并不是没有马了。伯乐善于识马,就把它们选走。假如一匹好马都没有,也不能算是虚夸的假话了。

东都洛阳。拥有真才实学而隐居不仕的人中,洛河南岸的那一位叫温生,认为石生是个人才,将石生招入到幕府之中留用,又认为温生是个人才,以礼前去招募。尽管东都确实有很多真才实学之士,把其中最好的人挑走,把其中最优秀的那个人又挑走了,从东都留守,直到各部门的主管、河南两县的官吏,以及处理事务上遇到疑难问题?那些辞官回乡闲居里巷的士大夫们?年轻的后辈晚生?东来西往路过这里的官员。像这样就可以称作是:御史大夫乌公一到洛阳镇守。难道不也可以这样说吗?

皇上处理天下大事,只有宰相和将军而已,将军为皇帝选拔文才武将到幕府中以备国家任用,要使国家内外不安宁。我被羁留在这里任职,想依赖石。现在,这又怎能不使我耿耿于怀呢,能拜在乌公军门之下,成为天下值得祝贺之事,是我私下里对选尽人才这等事情的抱怨罢了,我便推敲他的诗意而写了这篇序文。

(选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材料二:

细看冶炼时掺入多少锡以及观察铸剑时火色是青是黄;在水面上砍杀天鹅和大雁,那么就是奴仆也能分得清剑的利钝,端详形体容貌;拿车子给马套上,然后看它所能到达的终点。观察容貌服装,就是孔子也不能凭此来确定士人是否贤能,考核他的功绩。所以英明的君主所统治下的官吏,勇猛的将军一定是从士兵队伍中选拔出来的。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

6.C

解析:C.“暗含对官场黑暗的无奈”过度解读。

7.①首联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典故,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想要归隐的心绪。

②颈联化用了陶渊明“白衣送酒”(或“友人送酒”“白衣剥啄”)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身处佳节而无亲人友人在侧(孤独寂寥、门庭冷落)的悲叹。

解析:“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意思是景色扰乱了心情。房屋的篱笆下的菊花。其中的“东篱”可知,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想要归隐的心绪。

“岂有白衣来剥啄,亦从乌帽自欹斜”意思是家里的田地都荒芜了。怎么会有客人来到。颈联化用了陶渊明“白衣送酒”(或“友人送酒”“白衣剥啄”)的典故、无人问津。

8.(1)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重点字:遗 )

(2)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重点字:檐)

(3)双双金鹧鸪 山深闻鹧鸪(重点字: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