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伏:全年最凶险的30天,记得做好3件事,养好脾胃平安度秋

水儿的笔记本 2024-08-24 15:42:57

今天正式出伏,漫长的三伏天终于走到尽头,难熬的苦夏也随之结束!

但先别高兴,马上要迎来「最凶险」的30天!因为出伏后到秋分这一个月,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气血波动最频繁的时候。

此时「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昼夜温差很大,又有秋燥来袭,对气血是很大的考验;而身体又在重新调整,气血渐渐往里收,但并未完全收到脏腑,体表的气血却变少了;

这样一个“里外都虚”的时刻,身体抵抗外邪的能力大大降低,尤其是体质差的人、身体弱的孩子、心脑血管不太好的老人!

未来一个月,生活中多注意这几点,让我们一起平稳度过这波动的30天!

一、宜:保暖,温暖肚子、后背、腿脚

忌:受凉,开窗入睡、吃瓜

初秋的北方已有凉意了,特别是雨后,一场秋雨一场寒;而南方尽管有「秋老虎」一说,但出伏之后热气就断了根,后半夜的风开始有点凉了,整夜空调、裸睡已经不合适了!

晚上睡觉要注意保暖,不要被对流风吹到,凉席也可以收起来了,护好肚子;北方晚上最好关窗睡觉,穿上长袖长裤,不然一不留神,寒气就从颈背、腰腹、手脚潜伏进五脏六腑!

另外,秋瓜坏肚,出了伏就不适合再吃西瓜了。

《法天生意》:「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

夏天的气血刚刚开始向身体里走,脾阳还很弱,瓜果生冷的东西吃得多了,寒湿积聚,很容易拉肚子、大便不成形、食欲不好!

如果你吃了生冷寒凉的容易拉肚子,平时小肚子摸上去凉凉的,稍微不注意被凉风吹到就肚子不舒服,出伏后这个月,可以在睡觉前往肚脐里塞个小丸子!

这个丸子很容易做,配方是南怀瑾先生留下的:桂圆肉、花椒、艾绒,按照1:1:1的比例,打碎揉成丸子就成了。

艾绒和花椒都是祛寒湿的,桂圆补心脾,用一晚上的时间,吸收它们的能量,排解掉脾胃里的寒湿,有很多用过的朋友反馈,用了晚上睡得好,早上起床会排气、拉出很多便便,整个人都舒坦。

大家可以试试

二、宜:早睡早起,「天补」气血

忌:盲目进补,秋贴膘

自古入秋就有贴秋膘的习俗,其实贴秋膘的本质,是补养一个苦夏损耗的气血!但并不是吃大鱼大肉,就能把气血补起来的!

现在刚出伏,脾胃还很虚弱,身体里的残留湿气也很多,先不要急着贴秋膘补,先推推肚子,把身体里的寒湿痰浊,都给清出去,等秋分的时候再慢慢补!

推腹,主要是推心窝到小腹这一段,这里有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肝经、胆经,可以说五脏六腑之经络无不汇集于此。

每天这样反复推5分钟,可以同时疏通6条经络,把淤积在身体的垃圾统统排出去!坏的东西走了,好的东西才能进来!

我刚开始推的时候明显感觉下半身冒寒气,推了一会儿脚底发热,推到最后两个脚底都湿了,这就是身体在排寒湿!

坚持推腹的小伙伴们,有人说推完便便变多,有人脾胃不舒服得到改善,有人变瘦了,也有人经前烦躁、失眠的症状没了

如果你推的时候,发现有细微的硬块、结节、气团、痛点,一定要反复推揉,将其推开揉散。

推的时候一定要用些精油,干推的话,力都浮于表面,还容易擦伤皮肤,涂点精油,延展性更好,一下子就可以把肚子的肉肉更深的推下去至少两公分,还不会觉得有多疼,不知不觉,刺激到更深的阻滞点。

那现在身体虚,特别容易困乏,不能贴秋膘,怎么把气血补起来呢?

好好睡觉,是最补气血的,这叫「天补」,比吃什么滋补品,吃什么大鱼大肉都强。

《黄帝内经》也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与鸡俱兴」,推算来看是晚上9点前就要入睡了,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可以尽量早一点,十点左右上床,最晚不能晚于11点,早起也不要早于五点!

因为夜里11点到早上5点,是睡觉的黄金时间,夜里11点到凌晨1点阳气初生,是长精的时间,凌晨1~3点肝经运行,是长血的时间,凌晨3~5点肺经运行,肺主一身之气,是长气的时间;

三、宜:多吃酸,养阴润燥

忌:吃辛辣、重口味,放温燥

秋天「燥气当令,易伤津液」,这个「燥」字,形象上来看,就是一把火烤着一架肺泡的样子,所以滋阴养肺势在必行。

《黄帝内经》里讲:「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大家应该有过这样的体验,还没吃到嘴里,想到或看到酸的食物,就能分泌口水,生津液润燥的效果就出来了。

所以,出伏之后,多吃点酸,没毛病。比如乌梅,山楂,葡萄、百香果、柠檬、番茄沙棘、刺梨等,不仅能生津润燥,还可以收敛过旺的肺气!

另外,少吃辛辣的、重口味的东西,这些东西里面用了很多辛温燥热的调味品,对津液阴血的耗散很厉害,秋天吃会让身体更燥!

四、忌:纠结 、焦虑,暗耗气血

白天总是纠结,焦虑,心烦意乱,是在暗耗气血,而且心动则气血乱,这对秋天养气血非常不利;特别是今年,大环境不好,好像人人都容易焦虑、烦躁。

0 阅读: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