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第三层:思妇与游子的相思

宁拙说 2025-01-03 16:09:07

全唐孤篇的《春江花月夜》是相思主题的巅峰之作,全诗分三层,第一层写景,以月寄托相思;第二层写哲理,将相思置于深广的时光背景;第三层写相思,分别从思妇与游子角度写相思。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青枫浦”将前文相思的普遍性聚焦于具体的离别地点,既指湖南的地名,又泛指离别之地,有浦则有江,与下文“扁舟子”呼应。因离别而“不胜愁”,“胜”即尽,不尽之愁领起下文的相思。“白云”比喻游子,“去悠悠”指去得遥远,也指时光之长,引出相思的没有边际。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扁舟子”指游子所在,“明月楼”指思妇所在,“今夜”“相思”是互文,二人彼此相思。“谁家”“何处”以疑问代表相思的普遍性,意为每家处处都相思。古诗最善于用疑问,令人遐思,意味深长。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本联开始集中写思妇,“月裴回”即月徘徊,以月寄托相思,指相思勾留心头,徘徊不去;也指思妇在楼上望月寄情,久久徘徊。“可怜”指令人怜惜。“妆镜台”是思妇特有的物品,月照妆镜台意象丰富。

既写思妇凝望镜中的自己,感叹岁月无情,相思无尽;又以镜映月,寄托相思;还渲染特别凄清的氛围,月的清朗,镜的清幽,人的清寂,融于一体。“应照”是虚写,两句写思妇由徘徊楼上望月,到回屋照镜幽思,突出相思之苦。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写月影的缠绵不去,表达思妇内心的冲突。思妇试图用珠帘遮掩月色,可月色卷不去,仍透过帘子钻进来;月色映在捣衣的砧板上,思妇努力拂拭而去,可月色立即返回,月是相思的寄托,生动地表达思妇排遣相思之苦的强烈愿望,可月影无法排遣,相思难以驱逐。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彼此望同一轮月亮,却听不见对方的声音,看不见对方的人,只有月突破空间的限制,表达美好的相思。因此希望追逐月色,跟月一同照耀思念的游子,看见对方,可怎么能呢?相思抵达高潮。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里开始写游子的相思。用鱼雁传书的典故,表达相反的意思。鸿雁无论怎么飞,也飞不过月色,既表达月色无边,相思不尽的意思,又暗指鸿雁无法传递书信,无法带回游子的信息。鱼龙在水中暗暗跃动,传递出涌动的波纹,不是相思的外露吗?鱼腹藏书,传递信息,可也无法带去佳音,只能涌动相思的波纹,无奈又寂寞。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如果上联是相思的空间距离,本联就是相思的时间距离,相见的心愿只能在梦中达成,可梦见的却是闲潭里漂浮着落花。落花指时间概念,标志春去,表达离别的时光已跨越到新的一年,春天将去,却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江水流走春天,春天就要结束,把春天和时光具象化,表达归家无望的痛楚。江潭落月又西斜,彻夜未眠,相思与落月相伴,“复”表达夜夜相思,相思无穷。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斜月西坠,相思结束,现实只有无限遥远的归途。碣石潇湘既指具体地名,又泛指空间距离的辽远,难以渡越。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月落标志朝阳到来,相思的意境消失,回首从月升起到月落,不知多少人乘着月回归故里,演绎相思之梦。落月摇落多少相思之情,洒满江边的树林。全诗在月落相思去的惆怅中结束,可言尽意远,相思仍缠绵心头……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朝代】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