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战役8:浦东真的大捷?阙汉骞的54军真是“打不死的小强”?

智胜聊历史 2023-01-14 15:21:04

提起国民党的部队,军迷们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五大主力”。但有这样的一个军,它的战斗经历,特别是在战略决战阶段,参加大的战事最多,没有任何一个军比得过。这个军就是阙汉骞的54军。从辽沈战役中的塔山战场,到淮海战役中的南线战场,再到渡江战役中长江下游防线,最后再到上海战役,54军始终作为国军的主力,一路上打了过来。对于阙汉骞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中的表现,帅克以前曾写过文章。本文重点就阙汉骞和他的54军在上海战役中的表现,做一个简要的解读分析。

其一,阙汉骞在上海外围激战时升任兵团司令官,这真的算是对他重用吗?

上海战役,按照最初的防御计划,汤恩伯将阙汉骞的54军放在浦西的大场、真如一线,与刘玉章的52军防御月浦、杨行、刘行等互为倚角。战事没打几天,浦东方向吃紧,特别是51军在川沙和白龙港被团灭、军长被俘,汤恩伯决定加强浦东防御力量,组建浦东兵团。除从上海市区向浦东增加军事力量外,同时对指挥进行调整,特别任命阙汉骞担任浦东兵团司令官。

有意思的是,在塔山那样的恶战中没有升官,反而还挨老蒋的训斥。在淮海那样的卖命中没有升官,反而还挨小蒋(蒋纬国)怒责。结果这次上海战役,没打几天,却升任为兵团司令。真是世事难料。

实事求是地讲,阙汉骞的这次临危受命,应该算是蒋介石和汤恩伯对他的一个重用。因为,上海战役开打,蒋介石和汤恩伯也能判明,粟裕作战的重心是钳击吴淞,封闭国民党军进出上海的战役通道。而吴淞的左右两翼战役要点分别便是浦西的月浦、浦东的高桥等地。51军已被团灭,守卫浦东的12军又是新组建的一个军。这样,必须得派一个能打的悍将军长来担任浦东战事的指挥,以确保高桥要点不失。

看来,嫡系就是嫡系,尽管在辽沈和淮海大决战中,阙汉骞挨了老蒋和小蒋的训斥,但训斥归训斥,对阙汉骞的信任并不减,仍在关键时刻委以重用。

其二,高桥之战是整个上海战役最为惨烈之战之一,浦东真的算是大捷吗?

粟裕后来在谈上海战役时曾说过这样的话:上海战役,激烈的战斗主要是在外围,打的时间也较长。市区并不太激烈,时间也短些。复盘上海战役,激烈的外围战斗,有几个惨烈至极。这之中浦西的月浦与浦东的高桥便是代表。

高桥战役要点,在宋时轮9兵团的两个军,即30军和31军的协力进攻下,国军硬是扛了十来天的时间。并且,战斗打得十分惨烈,还给我造成了不少的伤亡。不得不说,阙汉骞算得上是国军的悍将,在指挥上应该算是较有一套的。也正是基于此,浦东的高桥之战,被国民党军一度称之为“浦东大捷”。

我们说,整个上海战役,国民党军炮制了两个大捷,一个是“月浦大捷”,一个是“浦东大捷”。所谓的“月浦大捷”,帅克在前面的系列文章中曾分析过。至于“浦东大捷”,同样也算不上是什么真正的大捷。因为浦东地形特殊,本身利于防守。加之地形条件差通道少,我重武器最初没有跟上去,使得我之攻坚作战确实有些费力。攻坚作战本身便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何况遇到的还是阙汉骞这样的悍将。因此攻坚时间长些、伤亡大些本身也是正常的。

我们再看,国民党军刚庆贺所谓的“浦东大捷”没一两天,高桥便被我军攻克。于是,大捷凯歌立马变成了失败的挽歌。过后分析不难得出,汤恩伯这时候吹嘘所谓的“浦东大捷”,一方面确实希冀提升垂死之前的士气,另一方面更多地是给自己撤退打一个掩护假象。这样的大捷,实在太过牵强,完全可以说是有目的的炮制的。

其三,54军在大战之中每每能全身而退,该军真的算是“打不死的小强”吗?

解放战争国共三年对决,国军“五大主力”先后被团灭,最初13个美械军,其中12个也先后被团灭。而独独阙汉骞的54军却得以生存。这不得不说是54军的一个奇迹。

辽沈战役中,54军在塔山之战中打得不算不狠,其伤亡程度仅次于“赵子龙师”——独立第95师。东北战场四五十万国军被团灭,但54军却能从葫芦岛海运逃出生天。转至徐蚌战场后,54军很快参加第二个大决战,并且一度还给我南线战场造成不小的麻烦。徐蚌战场五六十万国军被团灭后,54军却又能从淮海战场上逃出生天。渡江战役中,54军是国军唯一一个敢于打反击的一个军。特别是在大撤逃时,该军的3个师交替掩护,虽有一定的损失,最终仍是逃出生天。比较同样撤逃在郎广战役被歼的8个军,54军表现确实让人有些刮目相看。

这次的上海战役,无论是防守浦西的大场、真如也好,还是防守浦东的高桥也好,54军体现了一如既往的强悍。不得不说,阙汉骞的54军与刘玉章的52军是上海战役中国军打得最为强悍的两个军。最终,54军虽也伤亡不少,撤得有些狼狈,但仍能较完整建制地逃出生天。

还别说,54军参加这么多重大的战事,其他部队纷纷被团灭,独独54军每次都能逃出生天。这仅用幸运来概括是不够客观的,确实还真有点“打不死的小强”的味道。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