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海涛(潜能训练导师)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
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第一部 上智
第二部 明智
第三部 察智
第四部 胆智
第五部 术智
第六部 捷智
第七部 语智
第八部 兵智
第九部 闺智
第十部 杂智
上智部总序
【原文】
冯子曰: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故愚夫或现其一得,而晓人反失诸千虑。
何则?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
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
夫是故,难事遇之而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其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而其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或先忤而后合,或似逆而实顺;方其闲闲,豪杰所疑,迄乎断断,圣人不易。
呜呼!智若此,岂非上哉!上智不可学,意者法上而得中乎?抑语云“下下人有上上智”,庶几有触而现焉?
余条列其概,稍分四则,曰“见大”、曰“远犹”、曰“通简”、曰“迎刃”,而统名之曰“上智”。
【释义】
冯梦龙说:智慧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或套路,能够恰如其分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人,才算得上高明。因此,有时候看似愚钝的人可能在某个特定问题上展现出独到的见解,反而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因为思虑过多而错失良机。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最高的智慧往往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并非通过千思万虑刻意追求所能达到的。
别人只看重眼前的微小利益,我却能洞察大局;别人目光短浅,我能远见卓识;别人行动时纷乱无章,我则保持冷静自然能判断正确;当别人束手无策时,我却能游刃有余地应对。
正因为如此,再难的事情在我这里都变得简单,再大的事情也能被我细化处理。我的运筹帷幄在无声无息中进行,我的行动总是出乎他人意料之外。有时我的做法起初看似违背常理,但最终却能达成和谐;有时看似逆道而行,实则顺应时势。在我悠闲自得的时候,可能正是那些豪杰之士感到困惑不解的时候;而当我做出决断时,即便是圣人也难以轻易改变。
这样的智慧,难道不是最高境界的智慧吗!然而,上等的智慧并非人人可学,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效法上等智慧而求得中等成就?或者有人说“再愚笨的人也有其独到的智慧”,也许在某个触动下就能显现出来?
我将这些智慧的精髓概括起来,大致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见大”,即洞察大局;二是“远犹”,即深谋远虑;三是“通简”,即简化问题;四是“迎刃”,即迎刃而解,并将这四者统称为“高级智慧”。
【感悟】
真正的智慧并非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以最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智慧超越了表面的聪明和机巧,它要求人们具备大局观、远见卓识、冷静判断以及应对难题的从容不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被琐碎的事务和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容易陷入短视和狭隘的境地。而真正的智者,则能够跳出这个局限,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远的思考来审视问题。他们不仅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能在纷繁复杂中保持清醒和冷静,从而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同时,冯梦龙也提醒我们,上等的智慧并非遥不可及,也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特定时刻展现出独到的智慧和见解。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学习和思考,是否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智慧水平。
此外,他还强调了智慧的运用需要时机和契机。有时候,我们的智慧可能需要某种外部因素的触发才能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洞察力,时刻准备着迎接智慧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