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许多历史爱好者对于时间地点人物,都感到十分困惑!实际上,这是1937年5月30日,我们的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叶参座,在延安欢迎和接见“西安行营考察团”之际,与考察团主要成员的合影,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以及红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之前,国共双方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见,照片背后的历史,也是充满着曲折和斗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合作联合抗日已是大势所趋,国共双方关于红军改编的问题,从1937年2月份起,先后进行了六次谈判,过程却非常艰难。
主要原因,是当时日寇还没有全面侵华,老蒋仍然心存幻想,不愿意承认边区的合法地位,更不愿意给红军太多的编制,说白了还是贼心不死。
其中第二次谈判,是当年4月间开始的,我方首席谈判代表周副主席,月底从延安再赴西安,跟对方的两位主要代表,又开始了谈判桌上的交锋:
分别是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CC”系的大员张冲,算是一文一武吧。当然,顾祝同是有名的“顾百顺”,在所谓的谈判中,不过是个提线木偶,大事小事都请示南京。
谈到5月初的时候,在老蒋的直接授意下,顾祝同突然向周副主席提出一个要求,说南京政府准备派出一个“视察团”,前往陕甘宁边区进行视察,以确定我方是否有合作的“诚意”,同时调查“边区军争和民众组织情形“。
周副主席马上意识到,老蒋这是要深入根据地“摸底”,企图摸清边区的内部情况,以及红军的真正实力,不过在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顾祝同的这个要求并不算过分,硬挡这个所谓的“视察团”,显然是不合适的。
为了维护联合抗日的大局,同时表示我方的诚意,周副主席于是电告延安,认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答应”,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一项重要提议。
一、我方霸气提出两个硬性条件
周副主席在汇报电中指出,应将“视察团”的名称改为“考察团”,以体现双方的平等,至于是否要附加其他条件,请延安方面酌定。毛主席接电后,跟其他中央领导紧急召开会议,商量过后,于5月14日复电我方代表团,主要内容是:
同意周副主席的意见,也同意南京派出“考察团”(不是视察团),并争取由张冲带队,因为张冲这个人,还是比较支持国共合作的;延安同时特别指出:
“考察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团结,绝对不能有任何妨碍团结之表现;坚决反对康泽和任何叛徒作为考察团成员,非叛徒而蓄意破坏分子也坚决拒绝”!
康泽何许人也?黄埔三期的铁杆鹰犬,复兴社的大特务,血洗江西苏区的“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总队长,早已经被我方“拉黑”了,如果是这个家伙来考察,是绝不能同意的!
说句题外话,1948年康泽在襄樊战役被中野活捉,毛主席专电刘邓首长“派可靠武装加镣铐押送”,可见这是挂了号的人物。
1937年5月15日,周副主席根据延安的指示精神,在谈判会场正式答复顾祝同,允许和欢迎南京方面派员考察,但是有两条硬性条件:第1、不能称为视察团,而应称为考察团;第2、不能让康泽和中共叛徒参加考察团!
顾祝同听完脑袋嗡嗡的,也不知应该怎么处理,只好夜里急电请示老蒋。当时我方不过几万人枪,而南京当局拥兵何止百万?力量对比是非常悬殊的,而这两个条件又“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顾祝同都感觉有点“过分”,所以从常理来说,老蒋完全可以不答应,可是他太想摸清边区的实际情况、以及红军的兵力规模了,琢磨一番后居然“基本同意”了!老蒋原是极要面子的,遂复电顾祝同;
既然名称由“视察团”变成考察团,那就不应使用南京政府的名义,应降格为西安行营派出的团队,至于康泽或者叛徒,既然延安坚决反对,可排除在考察团之外,“圣命难违”啊,于是组织考察团的任务,稀里糊涂落在了顾主任的头上。
二、顾祝同只能乖乖照办
顾祝同无奈领命,经过一番筹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考察团”粉墨登场,这个考察团以涂思宗(西安行营高级参议、第4军副军长)为团长,萧致平(第96师师长,叶帅在粤时期的好友)为副团长,全部共18人组成,其中还塞进了一个“CC”系的邵华,时任西安党部的常务委员。
既然考察团已经降了格,张冲作为“中央大员”肯定是不能当团长了,周副主席看完考察团名单后,也表示可以接受,于是双方商讨了启程时间和“考察”路线,周副主席随即电告延安,预作接待准备。
得到西安方面的消息后,毛主席考虑到考察团成员多为黄埔军官出身,亲自拍板决定,在考察团“考察”边区的期间,由同样出身黄埔的叶帅和陈赓将军,负责全程陪同,以体现我方对考察团的重视,还要热情接待,力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促成。
在周副主席和叶帅的陪同下,考察团分乘四辆卡车,于5月23日从西安出发。第一站并非延安,而是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的所在地:陕西三原县云阳镇,
在这里,彭老总率领军民热情接待了考察团一行,同时还介绍了红军主力的有关情况,涂思宗等人看哪哪都觉着新鲜,纷纷表示“在云阳感觉都很好”。
尤其是红军指战员的精神面貌,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报告中真实记录道:“红军抗日,情绪极高涨,一切红色人员均有艰苦卓绝精神”。
结束在云阳的考察后,考察团经铜川北上,途中还在中部县祭扫了黄帝陵,再取道宜川奔延安。5月29日下午5时,考察团顺利到达延安,受到红军指战员和“音乐队”的列队欢迎,群众也涌上街头。
按照事先的安排,陈赓首先把考察团迎到招待处,安顿好住处后,再参加边区政府晚6时举办的欢迎宴会,宴毕则是“欢迎晚会”,由边区政府主席林老亲自主持,毛主席则代表我方致欢迎词。
三、考察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毛主席在致词中说:“今天这个欢迎会,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因为第一次大革命时代,是由国共两党干起的,现在比那个时候更加不同了,民族比那时更危险,在今天比以前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是增加了,过去十年两党没有团结,现在情形变了,如两党再不团结,国家就要很危险了”!
考察团团长涂思宗也发言说:“刚才毛先生的许多指示,以及沿途沿途考察的结果,我相信全国精诚团结,定能使国家民族复兴,我希望两党彼此开诚布公,才能扫除误会矛盾,才能对付我们共同的敌人”,其后邵华又讲了一些话,现场气氛还是比较融恰的。
事实证明,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提出的条件,即坚决不许康泽和叛徒参加考察团,是非常睿智和英明的,当时国内绝大多数军政人员,都认为日本帝国主义才是民族的大敌,联合抗日的情绪普遍高涨,如果考察团里混入极个别的反动分子,必将破坏此等热烈的气氛,不利于其后的谈判。
第二天也就5月30日下午,延安更是举行了盛大的集会,部队和群众5000余人齐聚城门外大操场,纪念“五卅运动”并隆重欢迎考察团,集会开始前,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叶帅,与考察团主要成员合影留念,还特地让涂思宗团长站在中间,面子给的很足,也让涂、萧等人颇为感动。
其后数日,考察团先后到访抗日军政大学、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部队,受到了我军林、贺、刘等元帅的热情接待,甚至还见到了刚刚返回延安的徐向前元帅,尤其是红军各部队展现出来的勃勃生机,让考察团眼前一亮。
涂思宗在这种感染下,特别对随行记者发表谈话称:“此次考察印象甚佳,边区各界对国共两党合作的愿望非常诚意,特以此意转达国民政府,来迅速促进对日抗战”!同时认为红军有高昂的战斗意志,以及艰苦卓绝的战斗作风,必将是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西安行营考察团的这次访问,总体来说双方都是比较满意的,对于之后的继续谈判,以及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推动,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我方统战工作的一次成功范例!
考察团长涂思宗1949年避往香港,曾经想返回大陆定居,因病未能成行,1981年在港去世;至于副团长萧致平将军,此后抗日立场也非常坚定,1939年8月24日,在江西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任上,遭日机轰炸不幸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