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的误判就是没想到中国坚决不投降,裕仁坦言低估了中国

璟中玩转世界 2024-12-25 04:11:40

在抗日战争前夕,日本人就曾嚣张的放出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

但事实却是一场淞沪会战,就让日本苦战三个月的时间。

在日本人的眼中中国就是一个贫瘠弱小的农业国,没想到却能将自己逼的又是飞机大炮,又是调用航母,使出了浑身解数。

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

都说贪心不足蛇吞象,日本人也不是不懂这个道理。

不过让日本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中国人竟然丧失了大半国土仍然拒不投降,就连侵华战争的始作俑者,日本天皇裕仁也说了没有拿下中国的原因,就是对中国过于低估。

那么在当时那种濒临亡国的困境下,是什么让中国上下军民一心,誓不投降呢?

两次战争助长日军嚣张气焰

日本人之所以会提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想,一方面是因为在当时中国的经济、工业完全就是一团糟,根据后世统计,民国时期的工业水平甚至连晚清的时候都比不上。

另一方面也要从两个点来说,正是这两个点让日本天真的以为中国就是一碰就碎的国家。

第一点就是1894年的甲午战争,当时清政府坐拥有着亚洲第一、世界第八海军的北洋水师,结果却是个纸老虎,在甲午一战时惨败于日本,导致清政府搞了几十年的洋务运动付之一炬。

但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清朝在当时虽然战败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广袤的领土和丰富战略资源这些都是日本所不具备的。

并且这场战争所投入的财力虽然巨大,但对于清政府来说虽然伤筋但还不至于动骨。

反观日本就不同了,本来就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为了这一战日本可以说拼尽了所有,就连日本的明治天皇都将自己的个人财产拿出来上缴国库,发展海军。

这一战说是日本人赌上了整个国家的命运一点也不夸张。

所以如果说当时清朝能够凭借自己地大物博“耗得起”的优势,和日本死磕,最终到底鹿死谁手还是另一说。

可让日本政府都没有想到的是,清朝竟然这么轻而易举的就认了输。

并且在《马关条约》中提出的那些让我们后世看的咬牙切齿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更是怂的屁都不敢放一个。

不仅赔偿了日本两亿白银,让日本有了发展军工业的资本,为日后的侵华战争埋下了伏笔。更是将台湾割让,导致时至今日台湾问题都没能得到解决。

经过这一战后,让日本逐渐认识到,中国不仅是个弱国,更是没有“骨气”。

接着来说第二点,日本人对中国“怂”的认知,在“九一八事变”后更加得到了印证。

当时的东北在张作霖一二十年的经营下,有着完善的工业链,东北军的武器装备也差不了日本人多少,各种重型火炮也是应有尽有。

日本关东军在对东北发动侵略之初,甚至并没有百分百取胜的信心,毕竟东北军有30万的庞大兵力,再加上武器装备并没有多么落后。

可没想到面对日本人一万多人的关东军,蒋介石却贯彻自己“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让30万东北军不放一枪一炮撤退,就这么白白的将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拱手相让给了日本人。

通过九一八事变,不仅让日本人更加确定了中国人“不坚定”的想法,并且还更加认为中国人的不团结。

日本人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也不奇怪,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的二十年,中国在被列强环视四周虎视眈眈盯着的情况下,要做的竟然不是团结一致抵御外敌,而是被军阀分裂成一块又一块,忙着内讧。

政府既不坚定,国家更不团结,再加上中国是一个弱小的农业国。

有了这些经验,就让日本得出了一个结论,对中国全面发动侵略后,只要对民国政府施压那么蒋介石就会像放弃东北那样,向日本投降。

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理论。

然而,又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并没有这么做呢?

粉碎日本的野心

在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之前,日本政府就不止一次向蒋介石抛出了橄榄枝。原因就在于1935年国民政府刚和日本签下了《秦土协定》、《何梅协定》这种丧权辱国的协定。

日本建立了扶持建立了“伪满洲国”后,就想出了“以华制华”的办法,尤其是日本知道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后,就曾向蒋介石抛出橄榄枝。

提出了和国民政府共同“防共”,想要借此来分裂好不容易形成了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但让日本人没想到的是一向软弱、投机的蒋介石这次却没有答应自己提出的条件。这也成了抗日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日本人在后面的战争中,一直对国民政府采用的软硬皆施,一方面在正面战场上给予中国军队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又再三向国民政府中的高层进行诱降。

其中不乏有像汪精卫、陈公博这样的汉奸投降派,日本人扶植汪精卫建立的“汪伪政府”也是以华制华的其中一环。

但让日本人没想到的是,之前一再退让的民国政府,竟然有勇气和自己进行正面对抗,尤其是像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这样的大型战役。

光是一场淞沪会战三个月的时间,中国就投入了七八十万的兵力,可以说完全就是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筑成的一道“防线”。

虽然中国军队未能取胜,但是却让日本人看到了和过去不同的中国,几场大型战役中国方面一共投入了二三百万的兵力。

即便是在武器装备和日军相差甚远的情况下,国共两党的中国军人为了保家卫国,和日本人以命相搏,根据统计整个抗日战争中国军人的伤亡人数在380万左右。

而日本在侵华战争时的最高的兵力为410万,光是中国军人的伤亡人数就快赶得上日军的总兵力,这么看来似乎就能够明白为什么中国能在中日国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艰难的打赢了这场战争。

侵华战争的主谋,日本的昭和天皇裕仁就在战后曾经说过对于对于中国太低估。

可能不止裕仁这样想,恐怕当年整个日本政府都没有人能想到中国能坚持这么多年的时间。

中国为何能够坚持下来

毛主席就曾在《论持久战》当中写过,“中国不会亡,最后的胜利将会是中国。

毛主席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日本小而资源有限,如果长时间拖下去一定会让日军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最终资源用尽。

事实正如毛主席想的那样,可以发现日本在占领了中国大半领土后,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始终无法继续往西推进,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西南地区不像中原地区一样一马平川,而是错综复杂山路。

这让日本人引以为傲的机械化部队,面对这种环境就连运送都运不过去。

另一方就是日军的战略资源已经快到了尽头,这也导致了日本不得不将目光瞄准资源丰富的东南亚,从而引发了后面的偷袭珍珠港,与美军开辟了太平洋战争。

原本就已经深陷中国的日军,同时又和工业强国美国开战,从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日军的败局已定。

再加上抗日战争让中国全体上下军民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家、民族危亡意识日益高涨,也成了能够击败日军的重要因素。

参考资料:中国知网——抗战时期毛泽东反投降斗争理论与实践研究

百度百科:抗日战争

1 阅读: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