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作家李筱懿在《先谋生,再谋爱》中写道:
“我们摔了很多次跤,发现膝盖变硬了;流了很多泪,于是眼睛变亮了;伤了很多次心,然后心胸变大了。”
人活一世,没有谁的日子会永远似糖如蜜。
遭遇磨难,有人落魄成山鸡,有人涅槃成凤凰。
那些能够笑对生活的人,从不是因为命运的眷顾,而是因为练就了一颗强大的心。
所以,越是艰难、萧条时期,越要修炼强者思维。因为:
内心足够坚强,才能在黑暗之中坚守希望,在坎坷之中收获成长。
一、越是萧条,越不能被情绪所支配
我们身为一个普通人,经常要面临失败。有时反省之后再次遭遇失败,就会对此耿耿于怀、焦虑不已。我想说的是,不要因这种感性的烦恼而闷闷不乐。
人生中,经常会发生焦虑、失败等惹人烦心的事。但是,俗话说,覆水难收,因失败而一直烦恼悔恨下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长期郁郁寡欢,会引发心病,甚至危害到身体的健康,使人生陷入不幸。
不要再对已经发生的事烦恼不已,重要的是重新对失败作出反省,然后直接将崭新的想法付诸下一步的行动中。
遭遇失败的时候,反省必不可少。我们应该反省自己为何会失败,然后在心中发誓一定要避免同样的失败。
但是,对于人生来说,一直为失败而悔恨不已,绝不是什么好事。
我们时常会担心在工作中遭遇失败,但是无论如何担忧,失败的工作已无法挽回。虽然我们明知懊恼与悔恨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依然忍不住后悔:“要是能顺利完成就好了。”
所谓“摒弃感性带来的烦恼”,指的就是不要让自己再在这种没有意义的事上劳心伤神。
已经发生的事情是无法挽回的,迅速振作起来,全身心投入新的工作中去,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举例来说,当自己身陷丑闻之中,受到道德和法律双方面的谴责,本人自不必说,连父母兄弟、周围的亲朋好友都因此受到牵连。
即便身处如此重大的危机之中,我们也不应就此一蹶不振,只需深刻反省原因,并在今后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暗下决心,沉心修行,努力洗心革面即可。
但是,时常有人因身陷不光彩的丑闻中,被忧虑搞得身心俱疲,最终以自杀作为了断。我认为,不要因这一次失败就钻牛角尖、一直闷闷不乐,使心情压抑、暗淡。
之所以招致如此祸事,是过去自己曾犯下罪孽,也就是说这是自己的“业”。
必须进行充分的反省,下决心不要再让类似的事件发生,但完全没有必要一直对此耿耿于怀。
我们应该鼓励身心俱疲、萎靡不振的自己,摒弃感性的烦恼,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这一点很重要,请务必在今后的生活中铭记在心。
二、越是萧条,越要正视苦难和挫折
艰难困苦正是机会——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为什么?
因为苦难能够教育人,促进人的成长。相反,人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往往容易犯错误。
比如,有不少获得巨大成功的经营者,他们为成功的美酒所陶醉,陷于傲慢,犯了错,以至于晚节不保,辛苦创建的企业走向衰败,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虽说盛衰荣枯乃世间常态,但是令人心酸的悲剧仍屡屡上演,不正常似乎成了正常。
遭遇失败和苦难的时候,不应牢骚满腹,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忍受考验,坚持努力,一点点积累小小的,然而是确凿的成功,最后将逆境转化为顺境。
在成功和幸运的时候,要不骄不躁,抱着真诚的感谢之心,仍继续坚持努力,使成功得以长期持续。
无论苦难或成功都是对我们的考验。
一开头我就提到,我刚进公司开始研究工作的时候,痛苦的情绪时时袭击我:“为什么我总是连遭不幸呢?我的人生将会怎样呢?”
当时,没有指导我工作的上司,企业里也没有像样的研究设备,每天,就我一个人,一边摸索,一边持续研究开发。
那时候,寂寞、孤单、苦恼——各种消极的情绪不断袭来。夜晚,在宿舍后面小河的河堤边,我常常坐下来仰望天空。
星空满天的时候、月色清朗的时候、天色阴沉的时候、即将下雨天色暗黑的时候,我总是独自一人,仰望天空,静静地思念故乡,思念父母兄弟,吟唱《故乡》等歌曲或者童谣。
看到我的这种状态,宿舍的同事们就议论说:“稻盛又在哭泣了。”
但其实,我是在用我自己的方式治愈我内心的痛苦和创伤,我在激励我自己。
待唱完歌曲时,我痛苦和孤独的感觉已经消失,我的心境豁然开朗。我满怀着对明天的希望和面对未来的勇气走回宿舍。那样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我想也许是那些歌曲和童谣给了我力量和勇气。
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当然幸运也不会永远持续。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胜利和挫折的考验中,每一天都拼命努力,这本身就是在孕育成功的种子。
三、越是萧条,越要回归真我,以利他心做判断
所谓心灵管理,就是抑制“自我”,让“真我”呈现。
对我们心中利己的自我不予抑制,就会糟蹋了我们宝贵的人生。那么,将这种低层次的自我当作杂草一样连根拔除不就行了吗?
但事情并不如此简单。
实际上,正因为有了“自我”,我们才能生存。仅靠纯洁美好的“真我”,人无法生存于世。
比如,为了生存,自己要多得多占的贪欲,这些都是造物主赋予人的生存的本能。
没有了这种本能,作为生物,人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存。而这类占据心中的低层次的“自我”,成为某些人们生存下去的动力和活力。
这种“自我”尽管为生存所必需,但低层次的“自我”决不可以过度膨胀。
换句话说,就是不能让那个卑贱的自我成为支配心灵的主角。如果低层次的“自我”成为主宰,人生必然遭遇挫败。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就必须对心灵加以管理。
人的心中同居着“真我”和“自我”。这里的要点是:
“自我”即利己心具有专横跋扈的特性,一旦放任不管就会膨胀,以至将“真我”即利他心逼至角落。
实际上,我们在判断事物的时候,往往以得失或面子等等作为判断的基准。
很少能用“为他人好”的利他之心进行判断。在这一点上,即使是长期修行的僧人也一样。
另一方面,基督劝人说:当人打你右脸颊时,你把左脸颊也让他打。而佛陀提倡对怨恨报以微笑。
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是因为美好的、优雅的利他之心占据了他心灵的大部分空间。我们是凡人,成不了基督或佛陀。
而为了生存,最低限度的“自我”即利己心乃是必需。“自我”多少要一些,但又必须让“真我”在心中占据主要阵地。
要做到这一点,就非抑制“自我”不可。
注视自己的心态,当只要对自己有利就行的“自我”冒头时,即刻压制它,犹如“敲击鼹鼠”的游戏那样,把刚抬头的“自我”压下去。
若能如此用心,“自我”就能减少,减少的部分为“真我”所占领,“真我”所占的部分就会扩大。
这样做,“真我”在心中占据的比例就会增加,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人格提升的过程。
就是说,通过每天的自我诫勉,“自我”的比例削减,“真我”的比例增长,这就是所谓“提高心性”。
把这件事当作家常便饭,反复进行,在这样努力的过程中,心灵得到磨炼,就会被人称为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
还有,通过持续不断地磨炼心性,对事物的判断基准也会发生变化。
“真我”所占比例扩大以后,就会以利他之心,即美好的充满关爱他人的心对事物进行判断。
相反,如果“自我”占据的比例大,就会以“我呀我呀”的利己之心对事物进行判断。
判断同一件事,用利他之心判断,还是以利己之心判断,结果将截然相反。
人在判断事物的时候,并不是仅仅驱动理性。
确实,我们在使用理性判断事物,但此时,成为判断基础的乃是心灵的状态。这个心态是利他还是利己,判断的结果大相径庭。
以利他之心为基础判断时,就能看见事物的核心,判断就很少失误。以利己之心思考时,判断就会迷惑,就会扭曲,往往导致错误的结果。
我们必须认知,在我们的心中,同居着恶的“自我”和善的“真我”。
推出善的“真我”充当主角,让恶的“自我”只当配角,按这样的原则,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自己的剧目。
四、越是萧条,越要战胜自己
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下,只要各门课程勉强及格,学生就能升级,就能毕业。
这同通过极大努力、门门课程成绩优秀的学生相比,表面上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成绩及格和优秀一样能毕业。
但两者之间,不仅是成绩差两级,而且包含更重要的本质差别。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了出类拔萃,必须突破若干壁障,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拼命努力。
“满足于及格就行”还是“敢于不断向第一冲刺”,不单是成绩高低的问题,这反映了两者精神上的差异。
要实现高目标,必须突破多重壁障,而最大的壁障,是自己那颗追求安逸的心。
只要战胜自己,就能突破其他壁障,取得卓越的成果。
人有好逸恶劳的倾向,主动激励自己、不断克服困难向前进,是件难事,但是,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时,人内心的喜悦难以形容。
人最伟大的能力,就是战胜自己的能力。
一个学生不是很聪明,但非常用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另一个学生很聪明,不用功照样轻松毕业。
后者评论前者说:“那家伙拼命死读书,成绩好有什么了不起,我要是认真起来,他才不是我的对手呢!”
毕业之后踏上社会,看到前者获得成功,后者又用“那家伙学生时代并不怎么样,我可比他强多了”这样的话来贬低同学。
言下之意,自己的能力比成功者更强,更大的成功应该属于他才对。
事情果真如此吗?拼命死读书,意味着少玩乐、少看电视、少追求眼前的快乐,意味着必须战胜自己。
同样,事业上获得成功,也意味着必须抑制贪图享乐的欲望,全身心投入工作。
战胜自己需要强大的意志。
在评价人的能力的时候,应该把意志的强弱考虑进去。意志软弱、屈服于自己的欲望、一味贪图安逸的人,他们的能力应归于低劣。
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获取成功的能力,绝对不仅仅凭借所谓的“智力”。
五、越是萧条,越要坚持长期主义
人心这东西,不加磨炼就不会变好。所谓磨炼,就是在反复的辛苦中努力不懈。
有的年轻人被骄纵惯了,自尊心比别人强一倍,遭到几次责骂以后,就会心怀不满:“我是傻瓜啊,这样的中小企业能干下去吗?”于是辞职。
而到别的企业遭遇也一样,到哪里都无法工作。
但如果造就了成熟的人格去到刚才提到的中小企业中,看到社长辛苦工作的背影,就会说:“社长,有我可以帮忙的地方吗?我什么都干。”
就会产生与社长同甘苦的情感。这样就能与日夜操劳、努力奋斗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建立起信赖关系。
大家齐心协力、拼命工作,公司就不断发展,这时候此人也许会成为企业的重要骨干。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收入太低,在中小企业做事太愚蠢,要自己办事业,那又会怎样呢?
比如开餐馆吧,人格不成熟的人也不会成功。
开餐馆最要紧的是在客人面前低头,不管多忙,对客人都要笑脸相迎,要满足客人的各种要求。同时为了节省人工费,自己还要洗刷碗筷。
对一些年轻人来说,要在客人面前低头、要洗碗洗筷,实在难以做到。
而年轻时历经劳苦,在逆境中锻炼过,具备了优秀人格的人,他们就能在新的环境中再度奋起,拼命努力。
有的人辞职以后,人生道路走得顺畅、很成功,有的就很失败。
同时,坚持留任,在不好的公司里拼命奋斗,最后出人头地、人生美满,这种情况也有。
那么,究竟是辞职对呢,还是留任对呢?这是一个“禅问答”。
但是有一点我的感觉是强烈的,就是“不管是辞还是留,如果只是牢骚满腹而不认真做事,人生是不会成功的”。
到了今天,我更是强烈地感觉到,尽管有烦恼、有痛苦,我却一直孜孜不倦地、精益求精地工作,就靠着这种持续的、非凡的努力,终于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学习也好、工作也好,有的人在稍稍努力之后,一旦遭遇挫折就放弃了,这样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必须坚韧不拔,努力再努力,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非如此不能成功。
碰到困难就妥协退缩,事后又说:“当时如果再加把劲就成功了。”因此后悔至极、懊恼不已。成功者和不成功者的差别,其实就在于此。
“持续就是力量”这是至理名言。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持续”,就是“持续做好一件事”。
即将参加工作、开始踏上人生道路的青年朋友们,我要告诉你们的就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持续努力地工作”;就是“把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当做天职,一辈子持之以恒,努力不止”。
想要获得充实的人生,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我埋头工作40余年,成就了多项事业。成功的理由,全在于持续不懈、踏踏实实的努力。
六、越是萧条,越要向内求
在遭遇困难、想要抱怨或感到气馁时,能激励自己的人,能鼓起勇气的人,能不为负面情绪左右的人,能愈挫愈勇、克服困难、不懈努力的人,必能获得成功。
若想开创事业、改变命运,唯有树立新目标并付诸努力,唯有发挥创意、每天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我说的努力并非不动脑筋地一味使蛮劲,而是指努力思考如何达成目标、如何具体去做。只要认真思索,好点子便会涌现。一旦有了好点子,就应该立即实行。一开始势必不会一帆风顺,然后就要进一步思考。
就这样,通过“思考、实践、再思考”的循环,将自己的思考能力提升至全新的高度。同时,自己的执行力也获得了锻炼。长期如此,势必能达成目标。
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反复试错的阶段,有时会面临巨大困难,甚至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
倘若意志不够坚定或者抗压能力不强,就会心生怯意,觉得“这下完了”“努力是徒劳的”……
看看周围的人,我们会发现,明明努力却最后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于是自己容易催生负面情绪,进而感到迷惘。
我们一定要摈弃这种负面想法,并激励自己“既然一直以来坚持创新,并认真思考,付出的努力是别人的两倍甚至三倍,我就不可能失败”。
要相信自己虽然当下遭遇困难、陷入逆境,但这其实是神灵的考验,自己终能突破难关、拨云见日。
关键要激励自己,鼓起勇气。这就是所谓的“自我激励法”。换言之,遇到困难时,我们需要激励自我、鼓起勇气。
这其实就是把自身灵魂的意志力通过另一个自己(或者说人格)传达至自身的方式。让另一个自己告诉当下的自己“不能灰心气馁”。
像这样,在遭遇困难抱怨或感到气馁时,能激励自己的人,能鼓起勇气的人,能不为负面情绪左右的人,能愈挫愈勇、克服困难、不懈努力的人,必能获得成功。
换言之,持续怀揣目标、对人生拥有明确愿景的人,通过不断激励自我,其潜意识便能得到激活,从而带来积极喜人的结果。
通过与员工交谈和审视员工业绩,我最近发现,一个人的行动结果完全是其心境的反映。
心态积极向上且满怀希望,实际工作顺风顺水,这自然最好不过。
问题在于遭遇困难时的应对方式。倘若心生迷惘,担心即便持续努力也无法取得好结果,那么如此负面的心境就真的会映射到工作结果上。
换言之,若想工作和事业取得好结果,不应向外求,而应向内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