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全世界的常见鱼,肉质嫩高营养,在我国却遭到钓鱼人嫌弃

踏雪寻梅意 2024-07-24 05:37:05

信息来源于网络。

著名入侵物种

罗非鱼是你不可能不知道的物种,这种鲈形目丽鲷科罗非鱼属常见于我国各地的淡水鱼产市场,基本上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吃过的。它们在各地有多种外号,比如:非洲鲫鱼、南鲫、越南鱼、吴郭鱼、福寿鱼、金凤鱼。

我们福建就管它们叫非洲鲫鱼,这个叫法算是很科学的,因为它们的原生地就是非洲。

最早的时候,台湾地区的商人从新加坡将罗非鱼引入,他们认为罗非鱼太好养活了,它们耐高温、耐低氧、耐高盐,在各种环境的海水淡水都能存活;杂食性导致它们啥都吃;本身生长速度又很快,可活5-7年;繁殖能力很强……同时味道又很细嫩鲜美,刺又大更容易吃;据说它们又富含高蛋白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这些因素的组合之下,罗非鱼简直是天生的高价值经济鱼类,有人将其称为“白肉三文鱼”“21世纪之鱼”。不止是我国,世界上各国都纷纷将罗非鱼引入到本国进行培养。

但可惜这些优点在野外环境也会持续发挥,对非原生的水生环境来说,罗非鱼的优点完全就是它们高调入侵的宣言。

虽然到目前为止,罗非鱼依然是我国常见的食用鱼,但其地位已经没那么高了。在我国的钓鱼人眼中,他们甚至认为罗非鱼很讨厌。

钓鱼人为何讨厌罗非鱼?

首先是太多了,而且其幼鱼也能咬钩,极度影响钓鱼体验。

罗非鱼的繁殖能力和适应力都超强,导致现在很多地区的水域中几乎都是罗非鱼。一直钓到罗非鱼实在是无聊。如果钓到的罗非鱼能有个2-3两倒也还好,但现在钓鱼人们经常钓到就手指甲盖那么大的罗非鱼,这就很影响体验了。

幼鱼是机会主义者,会抓住一切觅食机会,因此它们很容易咬钩。虽然还是幼鱼,但罗非鱼的嘴很大,连下三号袖钩都吞得下。而这种大小的罗非鱼的密度又特别大,因为罗非鱼的护仔行为,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把幼鱼含嘴里,幼鱼也会主动钻到亲鱼口中,这样的行为导致其幼鱼的成活率极高。

这使得钓鱼人经常钓好久的鱼,全是这么点大的罗非鱼,被钓鱼人称为“指甲非”。而且这么点大的罗非鱼,鱼鳍上的刺就很坚硬了,一不留神就被刺出血。

其次是肉质和口味差异很大,钓了不一定能吃。

罗非鱼的生命力太顽强了,前面咱们说过它们耐高温、耐低氧、耐高盐,食性又特别杂,导致它们在什么水质都能生存,即使是一些下水道级别的臭水中。所谓“好水养好鱼”,你说生活在烂泥河床上的罗非鱼能好吃吗?

我国的水生环境经过保护已经恢复很多了,但还是有污染现象出现,而罗非鱼啥都不挑,会自己去受污染的水域抢占生态位,因此很多野外的罗非鱼肉质糟蹋不紧实,而且还有很重的土腥味!

然后是其破坏了很多原生鱼类的生存环境。

罗非鱼非常不挑食,它们会啃食各种水草,导致其他鱼类的食物减少。而这些水生植物又是水中氧气制造的主力军,因此这样的行为还会导致其他鱼类生活所幸的氧气减少,缺少水草的环境又让藻类可以大量滋生,而藻类又会大量消耗氧气,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的不稳定。但是始作俑者罗非鱼本身又爱吃藻类,就很“损人利己”。

罗非鱼会专门在底层寻找各种鱼类的卵,从水草上或者各种缝隙中将鱼卵全部吞食;它们还会追逐本土鱼的幼鱼。

这些行为都让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被侵占,导致它们的数量急剧下降。

后记

虽然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它们的名号不一定又福寿螺和非洲大蜗牛之类的物种高,但它们造成的危害可以说是高于那些著名物种的。虽然它们是能吃的,但繁殖速度快到人类都吃不来,毕竟现在能吃的选择太多了。

到底要如何控制罗非鱼的入侵?目前还是一个大难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