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

傲新菡 2024-04-02 02:15:44

“为什么孩子总是跟我说自己不行,不敢做?哪怕我说就算失败也没事,去试试吧!可他就是不肯!然后,我看到他那畏畏缩缩的样子,心里就来气!最后,我揪起他的胳膊,拉着他走了过去,也不管他到底愿不愿意!”

这是一位妈妈的描述,说儿子班上的活动,在初选报名的时候,想逼“不爱表达”的孩子也去报名。虽然这位妈妈在家里给孩子做了很久的心理工作,但孩子实地到了那里,还是打了退堂鼓。

这位妈妈看到别的孩子在台上自信大方地表达,再看看自己那个“不爱表达”的孩子,真的是又急又气。

为什么会这样?孩子为什么会陷入自我否认,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感呢?

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说道:“在孩子的成长经历中,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的原因有很多——孩子与成人相比,在体型和力量上处于劣势;而在同龄人之间,疾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身体缺陷,外貌、体格的差异,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家庭条件,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从这里,我们似乎能发现一些“端倪”。

不可置否的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父母的一些不当的教养方式,可能是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的“罪魁祸首”。

荣教授强调,孩子自卑感的产生也与其内心的自我认同感的高低有关——如果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很好,在父母那里得到了足够的认同和爱,他们不会太在意,也会跟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是经常被父母否认的,自己也是自卑的话,那这样的对比会加深他们的这种负面评价,他们也会进一步否认自己。

所以,综合来看,以下父母的这三种行为,是最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的:

1.父母的过度比较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也就有了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这种比较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对孩子产生明显的影响,但长期累积下来,可能会使孩子形成“自己不如他人”的负面自我认知,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应对策略:父母应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比较,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当孩子面临比较时,父母应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理解每个人有不同的优点和不足。

2.父母的过高期待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可能会使孩子感到压力和无助。当孩子发现自己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时,进而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自卑感。这种过高的期望可能会阻碍孩子的自我发展和成长,甚至会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应对策略: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制定合理的目标,不盲目追求过高期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应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并取得进步。

3.父母的负面评价

父母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如批评、指责、惩罚等,可能父母是出于爱孩子、希望孩子成才的目的,才这样“爱之深,责之切”。但是,这些负面评价在孩子的眼中,则是传达出父母对自己的失望、不满和否定,它们像刺一样深深扎入孩子的心里,可能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深深的怀疑。

这些负面评价会使孩子开始质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进而产生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自卑感。这也会降低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能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总是感到自己无法胜任,限制了其个人发展。

应对策略:父母应学会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和肯定,鼓励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应采用温和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纠正,避免过度批评和惩罚。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自卑感产生有着重要影响。父母应尽量避免以上三种不当的教养方式,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同时,父母也应理解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成长节奏,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和发展。

荣教授建议,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父母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活动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如班级活动、团体活动、志愿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社交技能,增强自信心,并有机会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

2.帮助孩子建立兴趣和目标

父母可以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发掘潜力并制定合理的目标。当孩子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会感到更加自信和满足,并且有动力去克服困难和挑战自我。

3.给予孩子正面反馈和鼓励

父母应经常给予孩子正面反馈和鼓励,认可他们的努力和成就。这种正面强化可以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减少自卑情绪的产生。

4.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寻求支持。父母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成长为自信、独立的人。

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有可能被自卑困扰,如果孩子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和对待,反而能激发孩子去行动,想着去减轻自己内心的自卑心理。而这个行为就是追求优越感的过程。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卑情结”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自卑中走出来,有的人反而越陷越深,将自己牢牢地困住。

如果父母一味地打击孩子,让他们失去行动的勇气,变得自暴自弃,最后往往会养出一个“问题”孩子。他们会逃避学习,故意捣乱,获得一些关注或者其他方面的心理满足。长大后,他们也会逃避现实,不想工作,不相信自己能做好某件事,所以干脆什么都不做,总是无所事事地混日子。

荣教授表示,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自我评价表,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他们给自己打分,比如自己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不擅长,周边的人怎么看我,我又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而这些评价的结果,深受父母的行为影响。

所以,父母应尽量避免过度比较、过高期待和负面评价等不当的教养方式,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通过鼓励参与活动、建立兴趣和目标、给予正面反馈和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等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并健康成长。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