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在诛吕过程中没起任何作用,又是个小透明,为何能当皇帝?

丰丰谈历史 2024-07-29 03:38:54

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八月,吕后因病去世。仅仅3个月后,吕氏就被诛灭,“无少长皆斩之”,吕后立的小皇帝也被诛灭。

新皇的人选出人意料:刘邦的第四子,刘恒。

刘恒的母亲薄姬不受宠,连吕后都没把她放在眼里。

刘恒在刘邦活着的时候也是个小透明,封地在紧邻匈奴、环境恶劣的代国。

而且他在诸吕之乱当中寸功未立,没起到任何作用。

他是如何在刘邦众多皇子皇孙当中脱颖而出,成为新任皇帝的呢?

01、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是谁?

刘家宗室和功臣们,是以拨乱反正的名义诛杀了吕氏。

龙椅上坐着的后少帝,虽然是吕后立的,却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而刘盈是刘邦的嫡长子,是刘邦亲立的太子,是汉朝板上钉钉的正统皇帝。

也就是说,宗室和功臣们如果没有私心,在诛杀吕氏之后就应该继续辅佐后少帝坐稳皇位。

可他们顾忌到包括后少帝在内,刘盈留下的所有儿子,都是吕后的亲孙子,留刘盈早逝,这些孩子的母亲也都被吕后杀死,这些孩子是被吕后抚养长大的。

谁能担保这些孩子长大之后,不会报复诛吕宗室和功臣们,为祖母家报仇呢?

为了斩草除根以绝后患,这些号称忠于刘氏的宗室和功臣,便找了个理由,说这些孩子都不是刘盈亲生的,当时吕后为了在刘盈去世之后继续掌权,从宫外找了怀孕的女子进宫,生下的孩子谎称是刘盈之子。

这么一来,刘盈的所有儿子,便成了混淆皇室血脉的孽种,被全部处死。汉惠帝刘盈就此绝后,宗室和功臣们需要从刘邦的皇子皇孙里另立新帝。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该给刘盈找继承人,还是给刘邦找继承人?

天子宗庙,左昭右穆,父为昭,子为穆。

根据帝系的传承,刘盈以刘邦嫡长子的身份继承大统,是大宗。他既绝嗣,为了避免小宗取代大宗的尴尬,也为了让天子宗庙能遵循左昭右穆的传统,刘家应该从刘邦的孙辈里为刘盈选一个继承人。

古人对嫡长子继承制的解释里也有一条:周之道,适子死则立适孙。

适子的意思,是作为继承人的嫡长子。对于刘邦而言,适子自然是刘盈。

如果刘盈有儿子,那么适孙自然就是刘盈的儿子。

但是在汉朝的官方定义里,刘盈已经没有儿子了。那么此时第一顺位继承人是谁呢?

关于这点,宗室和功臣的观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刘邦的长孙刘襄。

根据史记记载,刘邦的堂兄弟琅邪王刘泽曾对刘襄说:齐悼惠王高皇帝长子,推本言之,而大王高皇帝适长孙也,当立。

后来功臣们在商议继承人的时候,也说过一样的话。

可是,对于宗室和功臣而言,刘襄却有致命的弱点。

02、刘襄的弱点是什么?

刘襄,是当时大部分人一致认同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但是,吕氏是刘家宗室和功臣一起诛灭的。而当时把控着长安、手握长安南军和北军兵权的,主要是周勃、陈平这些功臣。

他们冒着株连全家的危险诛杀了吕氏,可不仅仅是出于对老刘家的忠心。他们也是要从中拿好处的。

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刘襄有3个不可忽视的弱点。

其一,名分太正。

是的,刘襄的名分太正,并不是优点,而是弱点。

在朝廷认定刘盈无子的情况下,刘襄本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理应继承大统。

可是这么一来,他还会感激那些支持他成为皇帝的功臣吗?功臣们还能凭借从龙之功占据高位,得到更高的权势和更多的话语权吗?

功臣们辛辛苦苦诛杀了吕氏,可不是为了把皇位送给刘襄,而自己回到原点的。

其二,功劳太大。

如果刘襄仅仅是因为名分太正,那么功臣们还有诛灭吕氏这么一条大功,同样可以对新皇恩图报。

可关键是,诛杀吕氏这项大功,不是单由功臣们完成的,而是功臣和宗室合力完成的。

更准确地说,是周勃、陈平、灌婴这些功臣,与刘襄兄弟合力完成的,刘襄是诛灭吕氏当中宗室的代表。

刘襄的父亲刘肥,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长子,以齐国为封地,坐拥6郡72县,天下讲齐语的百姓都归于齐国,是当时最富裕、实力最强大的诸侯王。

虽然刘邦去世之后,吕后想尽办法削弱齐国,刘襄成为齐王之后,齐国只剩下3个郡了,可实力依然不可小觑。

而且,汉初的诸侯王,手里是有兵权的。

吕后掌权期间,大封诸吕,早就得罪了宗室和功臣。吕后去世之后,吕氏诸人又想利用手上的兵权,把刘家的拥护者一网打尽。

消息传到齐国,刘襄第一个起兵,昭告天下说他要诛杀吕氏,拨乱反正。

也就是说,刘襄是公开反吕的第一人。

刘襄大军压境,吓坏了吕氏众人。

吕氏无大将,相国吕产只好派出大将军灌婴率军出战刘襄。

可灌婴来到齐国边境后,却停了下来,和刘襄达成协议:长安很快就会有所行动了,他们先静观其变,而后再根据形势变化采取下一步行动。

与此同时,留在长安的功臣周勃和陈平等人也行动起来。

吕后的侄子上将军吕禄被刘襄大军压境吓坏了,唯恐刘襄进了长安之后自己连命都保不住。

周勃和陈平利用吕禄的这一心理,派出吕禄的好友彨寄哄骗吕禄说,只要吕禄交出兵权,退守封地做一个富贵闲人,刘襄和功臣们一定不会为难他。

吕禄信以为真,连忙把手中的兵符交出。

吕禄掌管的是长安的北军,负责保卫长安的安全,是长安城里最强的一支军队。

周勃和陈平拿到兵符,掌控了北军之后,吕氏还有威胁的,就只剩下相国吕产一人了。

吕产手里掌控着长安的南军,一旦血拼,结果尚未可知。

这时候站出来对付吕产的,是刘襄的亲弟弟刘章。

刘章作为齐王刘襄的弟弟,被吕后召到长安,封为朱虚侯。表面上这是吕后对齐国的恩宠,可实际上,刘章相当于齐国被扣留在长安的质子。

吕后大封诸吕,而刘家的宗室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这些刘章都看在眼里,心中愤愤不平。

吕后活着的时候,刘章不敢公然反对吕后,只能暗地里结交同样对吕后怀有怨恨之心的大臣。一时之间,“诸吕惮朱虚侯,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益强”。

吕后去世之后,吕氏想把支持刘家的宗室和功臣一网打尽的消息,就是刘章暗地里传递给刘襄的。

吕禄出兵权,周勃和陈平等人控制北军之后,吕产的反应非常快。他立刻赶去皇宫,准备控制年少的皇帝,和功臣们血战到底。

由于周勃早已知会看守皇宫的卫尉,吕产到了皇宫之后,一时无法入内,只好在宫门前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时,刘章率领1000多人赶到了。他当机立断,杀了吕产,并控制了皇宫和小皇帝。

至此,吕氏再无反抗之力,被诛杀殆尽。

从吕氏被诛杀的全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刘襄兄弟的功劳相当大,和功臣旗鼓相当。

如果没有刘襄大军压境的压力,吕禄不会那么轻易交出兵权。如果没有刘章及时赶到,吕产控制了皇帝和皇宫的话,诛杀吕氏也没有那么容易。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刘襄登基,顶多也就对功臣们进行最普通的论功行赏,功臣们难以凭借自己的功劳得到更高的回报。

而且刘襄能在吕后去世之后当机立断起兵反吕,足以说明此人性格强硬、能力出众。

换句话说就是不好控制。

他若当上皇帝,功臣们的话语权很有可能会被压缩,功臣的地位可能也会被打压。

功臣们冒着这么大的危险诛杀吕氏,可不想要这样的结局。

其三,外戚太强势。

刘襄的堂兄弟刘泽,是吕后为了堵刘家宗室的嘴而封为王的。他的封地琅琊,是吕后从刘襄的齐国硬生生割出来的。

刘襄起兵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琅琊抢了回来,以扩充兵力。

也就是说,刘泽的封地长期和刘襄比邻,刘泽本人也和刘襄见过面,比远在长安的功臣们更了解刘襄。

他赶到长安之后,对功臣们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消息:刘襄的舅舅驷钧,为人十分凶残,被成为带着官帽的老虎。若是刘襄当上皇帝,他那强势的外戚,很有可能是下一个吕氏。

这下子可把功臣们吓得够呛。他们好不容易诛杀了吕氏,可不愿意看到再来一个强势的外戚家族,踩在他们头上。

于是,在多方面的作用,以及功臣们的私心之下,作为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且在诛杀吕氏当中立下大功的刘襄,被淘汰出局。

此时的长安由功臣们把控,刘襄虽有兵权,离得太远,且有灌婴的大军阻挡。刘襄的弟弟刘章虽在长安,却没有兵权。

因此,刘襄哪怕被迫出局,也无可奈何。立谁为皇帝,由功臣们说了算。

03、刘恒为什么能继位?

刘襄是刘邦的长孙。他被淘汰出局之后,刘邦的孙子们无论立谁,都没有正当的理由跳过刘襄,都会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功臣们只好不顾嫡长子继承制“适子死则立适孙”的规定,转而在汉惠帝刘盈,也就是刘邦的儿子当中选新帝。

此时,刘邦尚在人世的儿子只有两个,一个是四子刘恒,一个是七子刘长。

刘恒的年纪比刘长大,轮序在前,比刘长更有优势。

更关键的是,刘长是吕后抚养长大的。光凭这点,功臣们就不会敢立刘长为太子。

所以,刘恒继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当然,如果刘恒只有轮序在前这个优势,却有其他功臣们难以接受的劣势的话,功臣们也不一定能接受他登上皇位。

毕竟,连陈兵在外的第一顺位继承人都被否定了,刘恒又算得了什么呢?

刘恒能够顺利继位,自然是有其巨大优势的。

更准确地说,刘襄的所有劣势,全都是刘恒的优势。

刘襄是名正言顺地第一顺位继承人,导致功臣们如果立他为皇帝的话,挣不到从龙之功。

而正常来说,皇位是轮不到刘恒继承的。功臣们拥立他,他必然要感激并以实际行动报答功臣们。

刘襄在诛杀吕氏的过程中功劳太大,他当了皇帝之后必然强势,功臣们无法他在面前居功自傲。

而刘恒在诛杀吕氏的过程中没有起到半点作用,那么他登基之后,只能对诛杀吕氏的功臣们感激涕零,把他们供起来。

刘襄的外戚过于强势,功臣们担心会出现下一个吕氏。

而刘恒的母亲薄姬是公认的性情温和,薄家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外戚,刘恒可以说是毫无根基。

一言以蔽之就是,刘恒最大的优势在于,他看起来十分好控制。

这无比符合功臣们的利益需求。

于是,刘恒就这么被天上掉下来的皇位砸中了。他被迎进长安登基为帝,也就是汉文帝。

当然,后来功臣们会发现,这位汉文帝一点都不好控制。但那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04、写在最后

当功臣们派人告知刘襄继承皇位的人选时,刘襄是有机会拼一把的。

他若执意率领大军杀入长安抢夺皇位,结局如何尚未可知。

可刘襄不知道是经过评估之后觉得胜算不大,还是不希望汉朝因此内乱。

他选择了退回齐国,安心当齐王。

汉文帝刘恒也投桃报李,把吕后从齐国强行割走的3个郡还给了刘襄,并把刘襄的两个弟弟都封为王。

只是,汉文帝毕竟是忌惮刘襄,也忌惮如此强大的齐国的。

汉文帝登基一年之后,刘襄去世,又过了不久,他那继承了齐王之位的儿子刘则也去世。

汉文帝立刻以刘泽无子、要施恩刘襄兄弟为由,把齐国一分为七,分给了刘襄的弟弟们。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汉武帝推恩令的影子。

曾经强大的齐国,失去了威胁汉朝朝廷的能力。后来虽也有人造反,却也很快被扑灭。

而长安里那些强势的功臣们,也都被汉文帝收拾得服服帖帖。

西汉走进了文景之治的黄金时代。

这未必是刘襄和功臣们预想到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对汉朝来说非常好。

你觉得是不是呢?

1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