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布兰奇要自杀。
无论如何我都觉得这辈子能遇到一个深爱自己的男人是一件极为幸福的事情。
但我也尝试着进行如下的思考……
布兰奇在遇到自己的丈夫斯特洛夫之前,在一个富人家里当家庭教师,却被主人家的公子勾引,甚至为了他怀孕,结果被这家人赶出了家门。
走投无路的布兰奇遇到了斯特洛夫,幸运的是他深爱着她,毫不在意她的过往,可以说他在关键时救了她一命。不管最后布兰奇是因为报恩还是出于某种复杂的感情,她嫁给了他,从此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婚姻生活。
婚后的布兰奇表面上看着幸福无比,性情温和,也善待着自己的丈夫。但是眼神中也偶尔会流露出一种不为人知的隐情。
有一天,丈夫的朋友思特里克兰德闯入了他们的生活,思特里克兰德可不是一个好人,他刚刚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独自一人来到巴黎,为了所谓的画画理想,他抛开了所有的家庭责任,一个人在外过上了潇洒自在生活。
布兰奇在照顾生病的思特里克兰德时,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他,为了他离开了自己的丈夫,最后又忍受不了思特里克兰德的冷漠与无情,而选择了自杀。
以上的故事情节来自于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
布兰奇的悲剧命运让人唏嘘,不得不让我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要离开深爱自己的丈夫,而选择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人?
二是,爱而不得时,就一定要选择自杀吗?
先来说说第一个问题。
我想到了一个词,叫“大恩如大仇”,无疑她的丈夫斯特洛夫对于布兰奇来说,是一个大恩人,是他在她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拯救了她,并且还丝毫不嫌弃的与她结了婚,婚后也一如既往的对她好,甚至愿意为她不顾自己的生命。
如此恩情,布兰奇不得不感恩戴德,甚至以身相许。
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她不爱他,她对他只有恩情,没有爱情。
尤其在他无私的奉献中,她还感受了一种不平等的力量在道德上裹挟着她,对方越是付出,她内心的不安就会越来越重,直到有一天失衡。
或许,正如人们常说的那句话:“爱情,应该是双向奔赴的。”
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前提都是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当爱只是单方向时,你可以恨我、讨厌我、伤害我,只有这样才能抵消我不爱的愧疚。
但是不能再为我牺牲了,因为每一次的牺牲只会加重不爱的负担。
所以,当有一天另外一个特立独行的男人闯入了她的生活中时,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离开自己的丈夫而奔向另一个男人。
此刻的私欲占领了恩情,正好有一个逃离的出口,她选择了义无反顾。
正如思特里克兰德后来在回忆布兰奇时所说:“一个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所做的牺牲。”
或许,牺牲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道德绑架,你要无条件的满足于施恩者,这是很累的。
第二个问题,布兰奇最终因为忍受不了思特里克兰德的自私和冷漠,而选择了自杀。
她知道,他根本就不爱她,从一开始就知道。可她还是一意孤行的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他、感动他。
可是,不爱就是不爱,靠感动有什么用?
布兰奇在与斯特洛夫一起生活时,尽管生活没有那么富裕,但是也是不愁吃穿,算是衣食无忧。但是跟随思特里克兰德之后,就过上了一种穷困潦倒的生活了,要去照顾他、伺候他,24小时的迎合他,甚至还要自己赚钱养活他,本以为自己做出了这么多的牺牲,就可以获得他的爱,可是,你知道的,思特里克兰德根本就不需要这一切,他不需要爱情,他没有时间恋爱,他是男人,有时候需要女人。当欲望满足了,就会去忙别的事情。
可是布兰奇早已将爱情看的比生命还重要,最终在爱而不得的绝望中,选择了自杀。
用现在人的话来说,布兰奇大概就是属于那种恋爱脑吧。
关于爱情和婚姻的真相,书中还有很多犀利的表达,无一不戳穿了爱情的真相,直达赤裸裸的人性。
比如,“女人除了爱情什么也不懂,她们把爱情看的非常重要,简直荒唐,她们还想说服我们让我们相信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实际上,这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这让我想起来《我的阿勒泰》中李娟也有类似的描述:“爱情只是漫山遍野的一株四叶草,它不是整个山峦。”
是的,任何时候都要记得,女人的世界不只有爱情,还有理想和抱负,思想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