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有很多人在学习书法,很多学习书法者都在追求书法的最高境界,然而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在具体的作品中又是如何体现的?
书法的主体是文字,而文字是文化的传递载体,这就注定书法与文化紧密相连,所以一幅好的书法作品首先要充分展示文化,简单的讲就是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要有一篇好的内容。
然而抄录他人作品是很难为作品注入与内容相匹配的情感。从这一点来看,好的书法作品的内容必然是作者自己创作的,这就要求书写者不但精通书法,更应该是一位文化造诣很高的文人。
这一点在前辈书家当中并不罕见,很多前辈书家都是当时的大文人,他们留下的书迹也都以自撰内容为主。既然都是自撰内容,那么相较之下能够表现浓厚情感的作品自然位居上乘。
人类的情感无外乎喜怒哀乐,但是人在喜悦的心情下往往乐于炫耀,而在悲哀的情绪下却难以自持。体现在书法作品中,书写喜悦内容的书法作品多有炫技成分,而书写悲愤内容的书法作品往往不事雕琢,从而自然天成。
所以宣泄悲愤情感的书法作品要比表现喜悦心情的书法作品更为真诚和自然,也就更能够达到书法的最高境界。历史上就有两件这样的书法作品,就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傅山的《哭子书》。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颜季明为抵御安禄山叛乱遇害,尸骨无存。三年后,颜真卿方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援笔作文。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情绪起伏,纯是情感和功力的自然流露。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傅山的《哭子书》也是在极度的悲痛中完成的。《哭子书》是傅山在其子傅眉去世后所写,当时傅山已经七十八岁,已经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它是由十四首诗组成,分别从各个角度哀叹其子的成就和品行,充满悲痛、怜惜之情,文中多有涂改,书亦难工。
这两件作品都是墨本真迹,虽然二者相隔千年,但是都具备了三个条件,一是书写者本身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造诣。二是书写者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书写的是自己随性创作的内容。第三点就是书写者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并且在书写时正处于强烈的情感宣泄中。
两件作品都呈现出强烈的情感。并且透过作品背后的故事,让人能够充分体会作者的心境,感同身受,观之欲哭。缘此也成为书法最高境界的巅峰代表。
一名学书者想要追求书法的最高境界,就需要在刻苦训练书法技艺的同时要深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文化与书法的自然结合才能够为作品注入浓厚的情感,才能够创作出耐人寻味,值得传世的作品。
“创作”出来的,都是二流及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