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竟能出租,办婚礼开演唱会,这些钱最后都去了哪里

王闲知 2024-08-29 19:48:52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人民大会堂都是举办国家级重要会议,或者官方大型庆典的场所,能有幸进去一趟都是奢侈。

没想到活久见,这里竟然也与其他商业场地一样,可以公开对外出租。为什么国家要将这座标志性的建筑用于出租呢?这些租金最后到了谁的手里呢?

一、10个月完工的伟大工程

上世纪50年代,为了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献上贺礼,国家开始筹备建设一系列大工程,其中就包括闻名中外的人民大会堂。

这一系列大型工程共计十个建筑,除了人民大会堂之外,还有我们熟悉的民族饭店等。

1958这个构想被提上议程,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代表提出建立一座可以容纳上万人的大型宴会厅。

这一概念的提出,立刻引发了多方关注,除了规模空前之外,摆在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是没有先例,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当时也没有如此大规模的现代建筑。

就算当时美国最大的礼堂,最多也只能容纳3000多人,可想而知这个工程如果建成,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会议结束后,国家就将全国数十位建筑领域的专家召集起来,共同商讨万人会堂的设计方案。

在最早的讨论中,为了稳妥和可操作,计划修建的面积只有7万平方米,与万人堂的建筑预期相差较远。

经过了几轮讨论删改,最终提出了15.8万平方米的目标。

方案被呈送到周恩来面前,他看过后表示赞同,当即签字批准。

在后期的设计中,为了更好地呈现大会堂的规模,面积最终增加到了17万。

为了能在1959年十周年庆典前完成大会堂建设,项目组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和时间赛跑,具体修建的任务就落在了北京规划局身上。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设计师们白天画图纸,晚上加班,还要亲自到施工现场指导。

仅钢结构的草图就画了三千多张,很多人都是白天黑夜连轴转,只为向国家交上一份完美地答卷。

在重点部分的设计上,工作人员非常谨慎,生怕出现一点纰漏。比如会堂屋顶“水天一色”,它的设计和建造背后,就凝结了无数人的智慧和心血。

根据周恩来的要求,大会堂的屋顶必须保持水平,因为会堂功能是开会,那么在如此之大的空间内要实现声音的有效传播,座位必须后面高前面低。

想象一下,按照房屋修建的习惯,墙体和天顶交界处一般都是直线相交。

随着地面高度不断抬升,侧面墙体交接处又是坚硬的棱角,给人整体体验感就会大打折扣。

为了完美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发挥想象,特意将天顶和立壁之间的过度设计为圆滑的弧线,使整个会堂不同块面之间转折柔和,给人一种和谐浑成之感。

据设计师说,这个“水天一色”的概念,最初还是周恩来提出的。

在大会堂修建过程中还发生了很多小故事,因为厅内空间非常大,必须在厅内正中间立一根柱子支撑穹顶,但这样一来就会遮挡主席台的视线。

设计师做出来一个大胆的决定,抛弃传统的立柱,改用大跨度的钢桁架来保持空间稳固。

但新的的问题又出现了,为了支撑穹顶的钢架,东西两面的墙上就必须安装相应的支撑架,如何吊装成为困扰建筑工人的难题。

工程组集思广益,终于在一位老工人的提一下茅塞顿开。

他们在两侧墙上架设了人形支架,将墙体作为支撑点,成功完成了钢架安装。

大会堂在设计上还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细节,因为建成后肯定会有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的人员参会,所以必须考虑他们行动安全。

为此,在西大门的庭院内,还专门铺设了直达车道。

而拥有5000个座位的宴会大厅,原先的设计是中间高于四周,凸显出主宾的位置。

但周恩来认为,一座人民的建筑不应该分高低贵贱,一定要体现人人平等。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组还遇到了政策难题,虽然国家非常重视这个献礼工程,但对民生的关注一点没少。

当时北京的住宅总面积只有30万平方米,不少老百姓正为住房所苦。因此国家决定将一些大工程暂时搁置,集中精力解决民用住宅为问题,计划将住宅总面积扩建到50万平方米。

因此,大会堂工程不得不忍痛砍掉了一些内容,为了让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此项目的实际情况,工程师们还邀请了高校建筑专业的学生前来参观,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1959年7月大会堂工程正式完工,9月正式投入使用。

二、大会堂完工举世震惊,向公众开放回馈人民

建成后的大会堂上下共有三层,最多的第一层可容纳3670人,最少的第三层也能容纳2518人,另外还有一个舞池,能同时举行300人的大型舞会。

建成后的大会堂雍容肃穆,大气磅礴,穹顶上的五角星灯直径达到了5米,周围是一层层水波纹状的灯带,如群星伴月,熠熠生辉。

三楼的中央大厅,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金色大厅,后来国家重量级的发布会都在这里举行,这里也因此被叫做“大会堂第一厅”。

人民大会堂完工后,毛泽东等国家领导前来参观。

因为当时的大会堂有个临时名字——万人大会堂,同行的万里便请毛泽东正式命名。

毛泽东问万里,现在有哪些备用名字,万里一一列出,其中有个名字叫“人民宫”,毛泽东认为寓意不好,太过封建。

最终他定下了一个响亮简洁的名字——人民大会堂。

从1960年开始,国家重要的政治会议、党代会都先后在这里召开,大会堂也是每年两会的固定举办地。

可以说人民大会堂代表人民,见证了国家一次次重要的会议抉择时刻。

正如这座建筑的名字一样,大会堂虽然是国家举行会议的重要场所,但也是属于人民,它圣神庄严,但并不是不可踏足的皇宫禁地。

早在1959年建成后,国家就一度将对公众开放。1978年底,有人提议将大会堂充分利用起来,在不开会的时候重新向公众开放。

因此,从1979年开始,大会堂内的万人大会堂,以及一部分会议厅都可以提供给社会公众使用。

三、解决巨额维修费,大会堂开门营业自给自足

虽然大会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已经开放,但大部分群众因为没有具体使用,所以对此并不知情,还认为这里是高不可攀闲人免进的地方。

因此,当有人在公开的出租平台上发现人民大会堂招租的消息时,觉得非常惊讶。

只要打开网络,在一些售票网站上,就能看到不少在大会堂举行的表演节目。

据租赁平台信息,大会堂可以提供给企业或普通民众,举行各类文艺演出、大型宴会、商务会议或开发布会等活动。

除了金色大厅外,大礼堂、新闻发布厅等都可供选择。根据各场馆的面积大小,这些场地的价格从5万到20万都有,丰俭由人,不过一次只允许租半天。

其中最便宜的是澳门厅,最多可以同时容纳200人,最贵的就是万人大礼堂。

因此,我们大可以放下对大会堂的迷思,将它看作一个比较高规格的演出场地。

这一点不少音乐发烧友应该深有体会,从大会堂开放出租以来,不少海内外歌手都曾在这里登台亮相。

比如2006年有五位歌手在大会堂举办过演唱会,其中包括大众熟悉的任贤齐、张信哲等。

据说他们最早物色的场地是北京工体和首体,但因为奥运在即封闭装修,只能选择了大会堂。

对北京的居民来说,到人民大会堂看演出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事,可能还有人觉得,有的演出在这里看还没有朝阳公园过瘾,毕竟在公园的万人大草坪上,露天演出更容易烘托气氛。

那么如果想要租赁大会堂举办活动,需要经过什么流程呢?和我们想象的不同,申办活动的流程相当简单,一般的活动只要资料齐全,联系大会堂管理方后很快就能办妥。

但对于一些涉及政治内容的会议,审批就比较严格,有的还需要获得其他部门的批文。

如果活动要对场内环境进行改造,必须由管理方指定的单位承建,避免破坏内部结构。

对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大会堂出租的收入究竟用在了哪里?

其实不难想象,和鸟巢、水立方一样,这样庞大的标志性建筑每年光维修费就要不少,一部分当然是花在了这里,此外还要支付运营成本、人工费等。

上世纪80年代,大会堂的开支就有百万,仅靠门票收入根本入不敷出。

后来国家对大会堂的管理进行改革,提出目标必须实现自给自足。

正因如此,大会堂才会对外经营,将这座人民的会议厅取之于民,也用之于民。

1 阅读: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