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几百俘虏行刑时排一列,每斩一人招降下一人,斩完无人投降

刘洋瀚海聊之 2025-01-15 11:04:51

司马昭构成威胁,诸葛诞心生忧虑。面对司马昭的步步紧逼,诸葛诞深感局势危急,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公元257年,三国魏国内斗激烈。权臣司马昭掌控朝政,欲加强权力。他重压魏帝,颁布诏令,命淮南刺史诸葛诞赴洛阳任司空,以进一步巩固地位。

司空乃朝中高位,本应荣耀且为政治资本。但当时政治环境下,此职如双刃剑。诸葛诞统治淮南多年,人脉军力深厚。

司马昭调离淮南强将诸葛诞,意在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控制。诸葛诞离任后,淮南的政治军事力量将迅速被朝廷吞噬,军队和资源转归司马昭掌控。

诸葛诞权衡后,于淮南反司马昭。他突袭扬州刺史乐綝,乐綝未及防,被迅速击败斩杀。诸葛诞纳其四五万兵力,手下增至十五万,声势愈盛。

诸葛诞为抗司马昭,求援东吴。他传信并愿送子为质表诚意。东吴商议后,应允其请,速遣援军至寿春。

东吴首批援军速至寿春,与诸葛诞军会合,增强了防御。诸葛诞士兵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守城信心更加坚定。

司马昭发动围攻,致使寿春陷入重重困境之中,局势严峻。围攻持续,寿春守军面临巨大压力,形势不容乐观。

258年,司马昭率二十六万大军攻寿春,军容严整,旌旗蔽空,战鼓轰鸣。行进间地动山摇,声势骇人,沿途村落百姓惊惧逃散,皆惧其压境之威。

司马昭军速逼寿春,沿途击退小股敌军,迅速围城。东吴第二批援军欲入城会合诸葛诞,遭司马昭重兵围困,难以靠近,只得滞留城外,寿春城与外界联系断绝。

寿春城中,诸葛诞军队陷内外困境。初时,他自信城内粮食可支一年,遂令全力守城。但司马昭大军围困日夜袭扰,致城内士气波动,情势日趋紧张。

司马昭军队围而不攻,缓其攻势,耗城内资源。诸葛诞察觉包围严密,粮草加速消耗,士兵疲惫。他调度轮换休整,加固城门岗哨,并加紧训练军队以防攻城。

时间流逝,城内粮草渐尽,士兵体力不支。储备难支大军久耗,司马昭军城外稳扎。粮食短缺致军心不稳,士兵议论,有人请诸葛诞突围,直击敌营夺粮。

诸葛诞坚守守城策略,期待东吴援军。他严令维持城内秩序,稳定军心,禁止擅自行动,并加强城墙守卫,兵力遍布防御工事,严防司马昭军偷袭。

司马昭城外紧逼,日夜遣兵围城骚扰,寿春城内难安。情势严峻,军心动摇,粮草匮乏,诸葛诞觉防守艰难。司马昭围困下,寿春城成孤城。

内部存在的不同意见导致了粮食供应的紧张局势,进而引发了粮食危机,影响了整体的稳定与安全。

围城日久,寿春粮储告急,预计支撑时间缩短,士兵口粮日减,多因饥饿体力不支。诸葛诞严控粮食分配保战力,但将领间现分歧,部将文钦尤为不满,恐致军心士气受损。

粮草分配会上,文钦激烈质疑诸葛诞的方案,指现有分配致士兵饥饿,影响守城。他提议重分粮草,优先保障战斗部队,确保守城核心力量不受影响。

诸葛诞反对文钦提议,称现行分配方案最佳,兼顾前线与民众。众将见二人争执,皆沉默不语。争吵升级,诸葛诞怒而斩文钦,致其部下愤慨,队伍动摇,士兵表不满。

文钦逝世后,其部队士气波动。其子闻父亡悲痛,对诸葛诞失信任,觉留寿春无益,遂秘密联系司马昭并投降,率部离开寿春。

最终的决定伴随着英勇无畏的献身,展现了坚定的抉择与壮烈牺牲的精神,彰显了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高尚品质。

诸葛诞屡试突围未果,见内外困窘,援军不至,粮草将尽,士气体力濒临极限。虽屡次策划,均被司马昭重兵阻截。资源将耗,他决定率亲信冒险突围,以求一线生机。

夜深,诸葛诞与忠诚部将密谋夜袭,选隐秘小道绕过重兵。行至半途,遭司马昭伏兵四面围堵,刀光剑影中,诸葛诞与亲信深陷重围。

敌军猛攻,诸葛诞及亲信虽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而力竭。诸葛诞战死,亲信几尽牺牲。无主将指挥,士气消散,城内局势全面崩溃。

不久,司马昭军队破城,俘数百将士。面对威逼审问,士兵们无惧,誓为诸葛诞而死。他们坚守忠诚,不为利诱所动。司马昭屡劝降,许以优待,将士们回答坚定不改。

司马昭怒而下令审讯并执行死刑,欲以威慑摧垮士气。每次行刑前,士兵均拒降愿死。其部下见士兵无一退缩,皆对之生敬,最终士兵全为诸葛诞殉难。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