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接连报告猴痘确诊病例|猴痘,正常生活感染性极低

保健时报 2023-07-12 23:50:14

7月3日沈阳、7月5日长沙、7月7日天津、7月10日西安接连报告猴痘确诊病例。此前6月份北京和广州也报告过猴痘确诊病例。不过,据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透露,患者均情况稳定。那么猴痘病例增多是否应该引起警惕呢?

流行可能性小 感染风险极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认为,随着确诊病例的增多,不排除接下来接触者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零星关联确诊病例,但形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此外,目前没有证据证明病毒传播跟温度有关,普通人群只要注意做好防范,感染风险就很低。

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表示,基于现有的研究,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普通人群日常外出,正常工作、生活感染猴痘的可能性极低。且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可能持续2~4周,临床症状普遍较轻。

猴痘有自限性 大部分预后良好

那么,猴痘会有哪些症状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发布的《猴痘健康提示》指出,猴痘的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摄氏度以上,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肉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典型皮疹表现为,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皮疹多呈离心性分布,面部和四肢皮疹较躯干更为多见,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皮疹数量从数个到数千个不等;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从发病至结痂脱落2~4周。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

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对于猴痘,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不过,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

猴痘可通过长时间近距离 接触飞沫传播

《猴痘健康提示》介绍,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

另外,多数猴痘病例在发病前有同性性行为,可能主要还是与性活动中的密切接触传播有关,目前尚不能确定是否会经过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传播。猴痘病毒还可通过胎盘由孕妇传播给胎儿。

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 可灭活

对于猴痘的生存能力和灭活方法,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感管理部专职感控员程玲介绍,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在土壤、痂皮和衣被上可生存数月。该病毒对热敏感,加热到56摄氏度持续30分钟,或加热到60摄氏度持续10分钟即可灭活。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可使之灭活,其对次氯酸钠、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和多聚甲醛等敏感。

出现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 及时就医

对于猴痘的预防,李侗曾表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猴痘形成规模传播的3条途径。如果猴痘感染者的接触者中出现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的感染科或皮肤科就诊,由专业的医务人员通过各种检测方法进行诊断。普通人群要避免和猴痘患者、接触者密切接触,同时主动学习猴痘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吕繁表示,预防感染猴痘病毒,要注意:如果发现有头痛、发烧、出现皮疹和疱疹等情形,要尽可能避免密切接触,减少自己感染的风险。一旦发现自己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疱疹等症状和体征时,要及时就医,及时检测。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楚超 编辑 || 颜红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