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明朝出过不少人才,比如解缙、胡广、商辂,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可要说最惨,那还得数洪武年间的陈安。辛辛苦苦考了十几年,终于在洪武三十年高中状元,衣锦还乡,好不风光。
可谁承想,才20多天,就被明太祖朱元璋给杀了,用的还是最残酷的车裂之刑。毕竟人家也是个状元,怎么就说杀就杀呢?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可怜的状元闽南自古就是一片钟灵毓秀之地,靠山面海,孕育出不少文人墨客,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明朝初年,这里就出了个不得了的才子,名叫陈安。
陈安自小就机灵,读书过目不忘,村里人都说他是文曲星下凡。陈安也没辜负大家的期望,年纪轻轻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出口成章,吟诗作对更是不在话下。
他和同乡的九个小伙伴,都是出了名的才子,被人们并称为“闽南十才子”,走到哪儿都是人群中的焦点。
对于陈安来说,从小就听着“状元郎”的故事长大,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金榜题名,为国家效力,光宗耀祖。为此他苦读诗书,寒窗苦读十几年,就等着在科举考试上一展宏图。
洪武三十年春,眼看着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又要开始了,陈安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收拾好行囊,告别了父母乡亲,踏上了进京赶考的路途。
一路上风餐露宿,舟车劳顿,陈安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考取功名,不辜负自己多年的努力,也不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安最终在殿试上脱颖而出,拔得头筹,被钦点为状元。消息传回闽南老家,整个村子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陈家更是张灯结彩,父母乐得合不拢嘴,看着自家儿子身穿大红状元袍,骑着高头大马,在地方官员的簇拥下“游街三日”,接受万人敬仰,那风光无限的场景,让老两口激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但是谁也没想到,仅仅二十多天后,曾经风光无限的状元郎陈安,竟然锒铛入狱,成了阶下囚,还被判处了极刑-车裂。
这消息一出,大家根本没有办法相信,前几天还鲜衣怒马少年郎,怎么一转眼就成了阶下囚,还要遭受如此酷刑?这二十天里到底发生什么了?
南北榜之争陈安高中状元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这本来是件天大的喜事,可谁知,随着金榜张贴在贡院门口,一场轩然大波也随之而来。
原来这52个高中的人,竟然清一色全是南方人,北方考生,那是一个都没有,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了。
尤其是那些寒窗苦读十几年,背着书箱千里迢迢从北方赶来参加考试的考生们,更是觉得不公平。
“凭什么?我们北方人就考不上进士?”“黑幕。这里面绝对有黑幕。”“一定是主考官偏袒南方人。”,各种质疑声在贡院门口响起。
这消息传得飞快,没多久就传到了那些落榜的北方考生耳朵里。他们本来就憋着一肚子火,这下更是找到了宣泄的出口,纷纷聚集起来,准备去告御状。
而且带头的几个人,都是家境殷实,在当地颇有影响力的“官二代”“富二代”,他们可不是好惹的主,聚在一起一合计,决定先写一份联名状纸,把主考官刘三吾和白信蹈狠狠参上一本,就告他们营私舞弊,故意打压北方考生。
状纸写声泪俱下,控诉的义愤填膺,把个科举舞弊的帽子,扣得死死的。而朱元璋是什么人?白手起家,一步步从社会底层爬上来的狠角色,最痛恨的就是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
他一看这状纸,顿时火冒三丈,龙颜大怒。“岂有此理。科举乃国家选拔人才的重器,岂容尔等如此玷污。”
他当即下令,彻查此事,一定要把事情查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是真有人胆敢徇私舞弊,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大罪。
这下负责复核考卷的侍讲张信等人十分害怕了。他们战战兢兢地把所有考生的试卷都搬了出来,仔仔细细地复查了一遍,结果发现,北方考生的文章,确实跟南方考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这可咋办?总不能说皇上您老人家看走眼了吧?于是他们硬着头皮,如实地把复核结果报了上去。
可想而知,这个结果北方考生肯定不乐意。“这分明是你们串通一气,故意包庇主考官。”“我们不服。我们要见皇上,我们要亲自向皇上申冤。”
这下事情闹大了,朱元璋也意识到,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科举舞弊案了,而是演变成了南北地域之间的矛盾冲突。他必须得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要平息北方考生的怒火,又要维护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
思来想去,朱元璋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于是张信等人被扣上了“欺君罔上”的罪名,被处以极刑,以平民愤。而主考官刘三吾虽然年事已高,但也难逃罪责,被贬官流放到了边疆。
为了安抚北方考生,朱元璋还亲自主持了第二次殿试,特意增录了61名北方考生,并且钦点了北方人韩克忠为状元。这场轰轰烈烈的“南北榜”案,最终以血淋淋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青龙之兆那陈安到底为什么死了呢?据《闽都别记》记载,在科举殿试的前一天晚上,朱元璋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后半夜好不容易睡着却做了个怪梦。
梦里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两条巨龙从云层里钻了出来,一条金光闪闪,威风凛凛,那不用说,肯定是代表着真龙天子的自己了。可另一条青色的巨龙,气势也丝毫不弱,和那条金龙缠斗在一起,眼看着就要分出个你死我活。
朱元璋猛地惊醒,出了一身冷汗,这梦也太吓人了。他赶紧把身边伺候的太监叫醒,让他去把御用解梦大师给请来。
这解梦大师可是宫里的“红人”,据说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听完朱元璋的梦,掐指一算,脸色顿时就变了,支支吾吾地说:“皇上,这梦……这梦怕是不太吉利啊……”
朱元璋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怎么个不吉利法?你给朕好好说说。”
解梦大师擦了擦额头的汗,战战兢兢地解释,皇上是真龙天子,这金龙自然代表着您。而那条青龙,青者,象征着年轻气盛,锋芒毕露,怕是有人想要挑战您的权威啊。
朱元璋一听,心里顿时就犯起了嘀咕:挑战我?谁啊?难道是哪个藩王有不臣之心?这解梦大师也是个人精,一看朱元璋脸色不对,赶紧补充道:“皇上,这梦只是个预兆,具体是谁,还得您自己多加留意才是。”
朱元璋点了点头,挥挥手让解梦大师退下了,可心里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第二天一大早,朱元璋就急匆匆地赶往殿试考场,他倒要看看,这新科状元到底是谁,有没有那个胆量挑战他。
此时陈安身穿青色长袍,意气风发地走到金銮殿中央,准备接受皇帝的册封时,朱元璋顿时愣住了。青衣、青龙、难道,这个年轻的状元,就是梦中预示的那个人?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心惊肉跳,再联想到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南北榜”案,他心里更加不安了。
“不行,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大明王朝,绝不能容忍任何潜在的威胁存在。”朱元璋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
于是在“南北榜”案的处理上,朱元璋采取了雷厉风行的手段,不仅严惩了涉案官员,还把矛头指向了无辜的陈安。可怜陈安,这个满腹经纶,一心想要报效国家的青年才俊,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惨死在刑场上。
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其实六百多年前的这桩公案,到现在也没个准确定论,官方史书说得含含糊糊,遮遮掩掩,民间流传的故事,又添油加醋,版本太多,真真假假,谁也说不清。
有人说陈安其实挺冤的,就是撞到枪口上了,成了朱元璋用来平息众怒的牺牲品。当时“南北榜”案闹得沸沸扬扬,朱元璋要是不杀几个“替罪羊”出来,怎么平民愤,堵住悠悠众口?
也有人说,朱元璋疑心病比较重,好不容易当了皇帝,那肯定得把皇位看得比命还重要。他一听到解梦大师说“青龙”要挑战他,就开始疑神疑鬼,看谁都像是“青龙”的化身。
刚好陈安偏偏穿了件青色的衣服去参加殿试,朱元璋本来就疑心病重,再联想到之前做的那个梦,可不就把陈安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但是说到底,陈安更像是封建王朝那个时代悲剧的缩影。在皇权至上的年代,人命如草芥,别说是一个小小的状元,就算是位高权重的大臣,只要皇帝一句话,说杀就杀,连个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结语明明是天之骄子,万众瞩目的状元郎,却在短短二十多天后,就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不过历史究竟怎样,谁也不知道,我们也只能从那些流传下来的故事和传说中,揣测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只是每每想到陈安的遭遇,总会忍不住想问一句:如果他没有高中状元,没有穿上那件青色的长袍,他的命运会不会不一样呢?
参考资料:
《明史》
《闽都别记》
百度百科——南北榜案
[1]明朝洪武年间南北榜案[J].文史天地,2021,(09):93.
故事情节紧凑,就是不合理。上朝堂服饰是礼部定下的,不是想穿啥穿啥。
哪里的地摊文
胡说八道。一会儿家乡游街三天,一会儿上金殿,坐高铁也没那么快,二十多天案件就查结了?
很大可能是满清黑民族英雄朱元璋编出来的,朱元璋没有任何理由杀状元。
真会编
清朝 黑的
只能证明朱家忘恩负义,反复无常
明朝哪里来的高中?!是不是还有小学状元,初中状元,大学状元?[笑着哭]
有没有可能这是满清编造的故事来抹黑老朱?
还是像小李飞刀一样中个探花就够了。图个逍遥自在,好好的中什么状元呢。落得车裂的下场。
为什么有一张带辫子的图[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