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斗寅:湖北唯一出圈的本土小军阀,捡一箱钞票起家

豁达看历史 2025-01-07 04:31:22

在民国军阀混战的年代,湖北这片九省通衢之地,却始终未能孕育出一位举足轻重的本土军阀。然而,在这个大树难生的夹缝中,却长出了一棵顽强的灌木——夏斗寅。这位出身湖北麻城贫农之家的少年,13岁失去母亲,被迫辍学务农。谁能想到,他在逃亡途中偶然捡到的一箱钞票,竟成为他军阀生涯的转折点。从此,这位曾经的贫苦农家子弟开始了他的军阀生涯,成为了湖北唯一一位声名显赫的本土小军阀。

贫家子弟,踏上军旅从戎路

1885年,湖北麻城的一个贫苦农家迎来了新生儿夏斗寅。父亲的早逝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所幸有位坚强的母亲梅氏支撑着这个残破的家。

梅氏是个令人敬佩的女人,她没有选择改嫁,而是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儿子身上。白天,她上山捡松枝;夜晚,她为乡邻织麻纺线。

农忙之余,她又帮人缝补浆洗,纳鞋搓衣,用这些微薄的收入供养儿子读书。命运似乎总是格外残酷,夏斗寅13岁那年,梅氏因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

少年夏斗寅被迫辍学,回到祖父母身边务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并非他的志向,1900年,15岁的夏斗寅只身前往武昌求学。

在省城,他一边半工半读,一边寻找人生出路。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正在编练新军,这支新军的招募标准不低。

夏斗寅不负众望,以其文武双全的素质,加上魁梧的体格和过人的臂力,顺利进入湖北新军第八镇第三十标,担任司书一职。在新军中,他暗中加入了革命组织"共进会",并因表现出色升任队官。

1911年武昌首义爆发,夏斗寅带领部队参与攻打湖广总督衙门的行动。革命胜利后,他并未能就此平步青云。1913年,他所在的部队遭到裁编,被迫退役。

带着一笔退伍金,夏斗寅尝试经商。他先后涉足木炭生意,开设茶馆,但这些创业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眼看着而立之年将至,下岗、创业失败的经历让他倍感迷茫。

就在这时,同乡张森带来了转机。经张森引荐,夏斗寅远赴山西大同,在湖北同乡张笃伦麾下任职排长,后升任机枪连连长。这一步,让他重返军旅,开启了新的人生征程。

当阎锡山开始统一山西时,张笃伦带着夏斗寅返回湖北,投奔鄂军第一师师长石星川。在这里,夏斗寅担任第一旅第二梯团掌旗官,正式开启了他的军阀生涯。

捡得钱箱,造就军阀一方天

1917年,护法运动的号角在广东吹响,孙中山领导的这场运动很快得到了各方势力的响应。在湖北,何成濬成功说服石星川加入护法阵营,石星川随即在荆州宣布独立,并被任命为湖北靖国军第一军总司令。

这场运动给了夏斗寅一个新的机会,他被任命为新兵训练总监。但好景不长,湖北督军王占元派兵前来镇压,石星川的部队在强敌面前节节败退。

在这场大溃败中,夏斗寅骑马狂奔逃命,途经一片水田时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大皮箱。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钞票。这个意外之财成了他转运的契机。

钱箱在手,夏斗寅立刻开始了行动。他打出团旗,宣称奉命收容溃散部队,许诺带枪来投者发五元,空手来投者发一元。这个举措立见成效,短时间内就召集了两千多名士兵。

带着这支匆匆组建的队伍,夏斗寅向湖南进发,与其他鄂军残部成功会合。在湖南,湘鄂防务督办兼援鄂军总司令李书城看中了这支力量,将所有鄂军残部重新编为两个梯团。

张笃伦被任命为第一梯团团长,夏斗寅则担任第二梯团团长。两支梯团组成鄂军团,驻守在湘鄂边界地区。至此,夏斗寅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支军队。

从1917年到1920年,湘鄂边界成了夏斗寅的立足之地。这片区域夹在南北势力之间,虽然处境艰难,但也给了他发展的空间。

为了扩大势力,夏斗寅巧妙利用人脉关系,打通了保定军官学校的渠道。这个举措为他带来了一批高素质的湖北籍军官,其中包括万耀煌、张森、叶蓬、刘绳武等人才。

这些军官在北洋军中难有出路,因此纷纷投奔夏斗寅麾下。夏斗寅重用这批人才,让他们负责部队训练,军队的战斗力因此得到显著提升。

时局的变化给了夏斗寅新的机遇。1920年5月,直系与皖系的矛盾激化,吴佩孚率直军从衡阳北撤。湖南督军张敬尧失去了靠山,很快被南军联手驱逐。

夏斗寅抓住这个时机,参与了对张敬尧的围剿行动。战后,他的部队进驻长沙,他本人则担任了长沙城防司令。此时的湖南,经过几番权力更迭,最终由赵恒惕坐上了头把交椅。

在这个新的态势下,夏斗寅选择暂时依附赵恒惕,为自己赢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一系列的布局,让他从一个偶然捡到钱箱的落魄军官,逐步发展成为了一方实力派人物。

三省军饷,成就一方小军阀

1921年成为夏斗寅事业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湖北督军王占元大肆重用山东籍人员,引发了湖北本地势力的强烈不满。

一群湖北籍军政要员,包括蒋作宾、孔庚等人,纷纷来到长沙寻求援助。他们向赵恒惕提出请求,希望湘军出兵赶走王占元,实现"鄂人治鄂"的目标。

为了争取赵恒惕的支持,他们开出了诱人的条件:只要事成,湖北每年都会向湘军提供军费。赵恒惕经过权衡后同意了这个提议。

在这场行动中,夏斗寅的部队被改编为湖北自治军混成旅。因为是打回故乡,夏斗寅的部队冲在最前面,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距离武汉仅三十里的纸坊。

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一直在暗中观望的吴佩孚和萧耀南突然出兵,湘军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全线溃败。夏斗寅不得不跟随败军退回湖南。

这场战役之后,各方势力都看到了夏斗寅的实力。赵恒惕划出浏阳等三个县作为夏斗寅的防区,每月给予两万元军费。

湖北督军萧耀南为了防止夏斗寅生事,给予他湖北第二混成旅的编制,每月拨付五万元军费。江西督军方本仁看在同乡的份上,也每月补贴五万元。

就这样,夏斗寅每月从三省手中获得十二万元的稳定军费收入。有了这笔固定收入,夏斗寅开始着手扩充军备。他购置军火,补充兵员,继续从保定军校网络中招募湖北籍军官。

为了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夏斗寅创办了鄂军军官研究所。这所军校专门培养中下级军官,成为了部队发展的人才储备基地。在这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夏斗寅的部队很快扩编为三个团。

能够同时从湘鄂赣三省获得军费支持,充分显示了夏斗寅的政治手腕。特别是赵恒惕,对这支客军表现出了难得的宽容,不仅让其驻扎,还提供稳定的供给。

1926年,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夏斗寅和万耀煌一同前往革命策源地广州。在这里,他们做出了为国民政府效力的重大决定。

这个决定为夏斗寅带来了新的军职,他的部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鄂军第一师,而他本人则被任命为师长。这个任命标志着夏斗寅正式跻身高级军官行列。

从一个地方势力到正规军师长,夏斗寅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他巧妙地平衡各方关系,利用有限的资源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在军阀割据的乱世中站稳了脚跟。

辉煌落尽,潦倒客死他乡去

1931年,湖北大水滔天,汹涌的洪水将武汉变成一片泽国。在这场罕见的自然灾害中,湖北省主席何成濬饱受各方指责。

在南京的积极运作下,夏斗寅接替何成濬出任湖北省主席。这个位置让他成为了一方诸侯,掌握着湖北的军政大权,站在了人生的最高峰。

上任伊始,夏斗寅就展现出了雄心壮志。他网罗各路人才,邀请孔庚、李书城、晏勋甫等名士担任省政府要职,还专门成立了"省政设计委员会"。

但这些举动引起了蒋介石的警惕。蒋介石借口"剿共",要求夏斗寅亲赴前线。作为省主席,夏斗寅不便轻易离开,于是派出副手万耀煌前去。

这个决定让夏斗寅失去了对第十三军的控制权。失去军权的夏斗寅,面对主持"剿共"的杨永泰的百般刁难,最终被迫辞去省主席职务。

虽然还挂着中央委员、武汉行营总参议的头衔,但夏斗寅已经失去了实权。多年的军旅生涯为他积累了不少财富,在麻城购置了大量田产,在武昌、汉口、庐山等地都有豪华别墅。

这些财产被他交给了二姨太王锦云保管。没想到王锦云认识了风度翩翩的留德博士朱家骅后,携带着夏斗寅的所有财产嫁给了对方。

夏斗寅曾就此事向蒋介石求助,但蒋介石对这种私人恩怨不屑一顾。抗战爆发后,夏斗寅在成都南郊隐居,工资不足以维持生计,只得开垦田地,重操旧业。

抗战胜利后,夏斗寅回到武汉。因为旧部叶蓬在沦陷期间当了汉奸,反而保护了他的田产和别墅,使其免于战火破坏。这让夏斗寅再度过上了富裕生活。

在这段时期,夏斗寅开始接济一些共产党人,向共产党示好。1949年5月,解放军进驻武汉,夏斗寅担心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会被清算。

在去留问题上,他陷入了两难境地。最终,他选择了前往香港。在这个繁华的殖民地,这位曾经的军阀、省主席却沦落街头,靠算命维生。

1951年,夏斗寅在香港病逝。这位从一箱钞票起家的小军阀,经历了从贫苦到显赫,再到潦倒的大起大落。他的一生,恰似那个动荡年代的一个缩影。

4 阅读:1861
评论列表
  • 2025-01-09 00:28

    你信他捡到一箱钱?多半是不义之财

    Alex8001 回复:
    多半是黑吃黑
    用户10xxx31 回复:
    杀人越货呗![抠鼻]
  • 2025-01-17 12:46

    这是唯一的鄂军后面被万耀煌带在抗日战场上直接被打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