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重度抑郁、休学在家,沉迷于玩手机,家长该怎么办?

傲新菡 2024-07-26 16:42:49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

然而,在我们接触过的诸多青少年个案中,有很多孩子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然后被迫选择休学在家,却又过度沉迷于手机中。这也是很多家长所反映和担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因此,作为心理咨询机构,下面我们将从抑郁症、青少年手机成瘾及心理学的角度,试着来分析这一现象,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和建议,希望能为家长和孩子们带来一点启发和帮助。

一、理解抑郁症与手机成瘾的双重困境

1.抑郁症:心灵的阴霾

首先我们一定要明白一点——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持续的悲伤、兴趣丧失、自我贬低、睡眠障碍、食欲变化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自杀。

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对于青少年而言,抑郁症往往伴随着亲子问题、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困扰以及自我认同的危机。在家长和老师的眼中,孩子重度抑郁,让他休学在家,本意是让孩子远离压力源,更好、更快地恢复,但过度使用手机却可能成为新的困扰。

2.手机成瘾:虚拟世界的逃避

手机成瘾,尤其是社交媒体和游戏的过度使用,已成为许多青少年逃避现实的方式。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在社交媒体上,他们可以塑造理想的自我形象,逃避真实的社交互动。然而,这种逃避行为只是暂时的解脱,长期来看,反而可能加剧抑郁症状。

二、心理学视角下的成因分析

1.情绪调节的缺失

抑郁症患者往往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机制,面对压力和负面情绪时容易陷入无助和绝望。手机提供了一个即时的、可控的逃避途径,让他们能够在虚拟世界中暂时找到安慰。再加上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发育和自制力水平还未“发育完善”,就更容易出现“手机成瘾”的问题。

2.社交需求的错位

荣教授表示,青少年正处于社交需求的高峰期,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让他们感到不安。相比之下,手机社交平台上的点赞、评论和关注显得更为简单直接,能够满足他们即时的社交需求,尽管这种需求是表面且浅薄的。

3.即时快感的追求

智能手机不断推送的新奇内容,很容易刺激青少年的大脑分泌多巴胺,这是一种奖赏性化学物质,让人感受到短暂的快乐。然而,这种快感是短暂的,为了维持这种愉悦感,青少年不得不不断延长手机使用时间,形成恶性循环。

三、应对策略:从根源出发,逐步引导

1. 理解与支持:建立信任的桥梁

首先,家长需要深刻理解孩子的处境,认识到他们并非故意沉迷于手机,而是出于逃避现实或寻求快感、成就感的需要。与孩子进行坦诚的对话,表达关心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2. 设定界限:合理管理手机使用时间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规则,明确每天的使用时间和使用目的。例如,可以设定每天使用手机不超过两小时,且必须在完成一定任务(如阅读、运动)之后。同时,家长也应以身作则,减少自己手机使用的时间,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决不能“双标”,一边要求孩子少玩甚至不玩手机,而另一边自己却玩手机玩得“不亦乐乎”。

3. 寻找替代活动:丰富现实生活

鼓励孩子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如运动、阅读、绘画、烹饪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转移他们对手机的注意力,还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有助于抑郁症的治疗和恢复。另外,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参与这些活动,也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4.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并重

荣教授强调,重度抑郁症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确保孩子按时服药并接受心理治疗。同时,家长要主动、积极地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5. 增强社交互动:构建真实的人际关系

鼓励孩子与同龄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参与社区活动或兴趣组织。因为真实的人际交往能够带来更深层次的情感支持和归属感,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安排这些活动,但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

面对孩子的重度抑郁和手机成瘾问题,确实会让很多家长焦虑和担忧,但是家长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而且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照顾者,更是他们心灵的引路人。

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成长节奏和方式。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是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陪伴他们走过这段艰难的旅程。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避免将消极情绪传递给孩子,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最后,对所有正在经历这一困境的家长和孩子们说:请不要放弃希望,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手机成瘾也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携手同行,用爱和耐心去陪伴孩子成长,相信他们一定能够走出阴霾,迎接属于自己的阳光。

1 阅读: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