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如果诸葛亮去了,究竟能不能扭转败局?

梦沉古道 2022-02-20 22:17:32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自赤壁之战以来,刘备始终致力于扩充地盘,关羽和张飞之死,彻底断送了蜀汉的未来,刘备与孙权,三足鼎立弱的两方掐起来,怎么看,但问题确实发生了,并且演变为火拼。刘备兵败,近乎窝囊而死。

作为刘备的谋士诸葛亮,理应在关键时刻劝阻主公,伐吴有极大的危险,成功与否都容易被实力更强大的曹丕坐山观虎斗。但是,诸葛亮相对而言比较沉默,沉默得不像一代枭雄的第一谋士,更像旁观者,这也注定了,即使诸葛亮和刘备一起伐吴,也不会带来太好的结果。

一、一个并不太完美的能臣

三顾茅庐说真假不论,就诸葛亮的实力和名望上,诸葛亮绝对是有能力的,对于三分天下的局面也是有谋划的。但是诸葛亮不是万能的,《三国演义》完全把诸葛亮神话了,诸葛亮留给世人的不是他的军事才能,甚至都不是政治才能,而是忠诚,一个成语概括就是“鞠躬尽瘁”。诸葛亮充其量就是一个管家型的军师,对于蜀汉在猇亭或者叫夷陵之战的失利,起的作用不会太大。在已经开打了以后,他想劝诫刘备保持冷静的头脑已经很难了,怎么打,部署军事力量,诸葛亮决定不了。

二、伐吴之战失利和大意有关

刘备作为一代枭雄,军事能力也非常不错。对于伐吴并不能简单是意气用事,而是借着替关羽报仇,实现敲打东吴,获得战略要地的目的。后人不能通过后面的因果来判别前面的因对与错。伐吴的时机未必是错,利用关羽之死,成为伐吴的口实,这没有错。还有哀兵必胜的加成,带有报仇倾向,会很激励士气。这次失利并不是实力之败,本身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刘备带着怒气,进攻东吴,多次要寻求和东吴军队的决战,决战未果,持久战带来的消耗还要士气的低落和刘备的大意,给了陆逊火攻的机会,被东吴火烧连营。

三、“以怒兴师”犯了兵家大忌

对于刘备与关羽、张飞是否有真感情,现在或多或少都有很多非议。笔者以为感情层面是有的,毕竟刘备最早创业的时候,关羽和张飞就追随,属于蜀汉最早的创业团队之一,也是蜀汉的核心力量。他们被杀,如断刘备左膀右臂一般,刘备心中必然很疼。最关键的是荆州地区的失去,打乱了刘备成就天下的想法。这就使得刘备在伐吴的因素上有个人情感和事业受挫的怒气,带着情绪打仗,这种情况下,头脑是不会清醒的,作为蜀军的最高指挥官,这是大忌。诸葛亮的性格还有处境决定了他无法在关键时刻劝得动刘备,诸葛亮是谋士,不是一个没有个人目的的人,他的目的很简单也很干脆,那就是货卖帝王家。他的亲哥哥诸葛瑾作为东吴方面的重臣,让诸葛亮在劝谏刘备方面需要留有余地,一旦说错话,就有通敌之嫌。本身与刘备的关系也不如关、张,盲目劝谏容易适得其反。

作为三国前期也可以说三国鼎立过程中的三大著名战役,都和火有关,官渡之战有火烧乌巢,赤壁之战有火烧赤壁,夷陵之战有火烧连营。三国时期的火攻比比皆是,刘备作为非常有名望的军事指挥官,不能不想到火攻。他实际上,有两个方面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的是曹丕没有趁机攻吴。刘备拥有了蜀地,算是真正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守好几个关隘,就能保证老巢的安全。攻吴的目的就是要扩充地盘到荆州甚至往东和南方向,更远的地方扩张。孙权的一味求和,他以为孙权害怕了。而如果曹丕能够有动作,就会逼迫孙权一方让出荆襄要地。没想到曹丕竟然没有太大的行动,就是单单孙权一个称臣就可以了。孙刘一对一,孙权胜面大,毕竟孙家都好几代了,刘备只不过是卖草鞋的。

第二个没想到的是陆逊太厉害了。关羽之死,和陆逊有关。刘备之败也和陆逊有关。赤壁之战,年轻的周瑜,打败了强大的曹操。东吴的都督真是了不得。陆逊连续打败成名已久的关羽、刘备,而且还保证了曹魏军队没有趁机捡漏,这就是军事能力。很可惜的是,因为功高盖主,陆逊的结局不是 特别好。

被“小字辈”的陆逊击败,失去了夺回荆州的机会。刘备窝囊出病了,最后托孤诸葛亮。诸葛亮开始成为蜀汉的主角,如果刘备在,并不需要诸葛亮操心到死,当然我们也不会见千古名相。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