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学科教育沦落进了一个颇让人无语的俗套:不用大量去阅读学科书籍,也不用进行必要的学科技能培养,只要学一套统一的教材,然后,在铺天盖地的习题集里挣扎一通,做一大堆卷子就完成了。
比如美术教育,整个基础教育过程,学生根本没有经历扎实的绘画基本功训练,跟放电影似的一节课一个任务,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如果没有社会力量、没有高校才进行的专业技能培养,单单依靠基础教育的力量,能培养出像样的画家吗?
又比如贯穿教育始终的语文教育,每节课都有一大堆考试相关的题型任务,繁重的考试任务和压力,让学校的图书馆根本就是形同虚设,学生更是没有时间去博览群书、没有时间去撇开考试的那些杂乱条条框框去进行自由思想和创作训练,只是把人局限在教室里、视野局限在考试范围内,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文学家?国内的语文考试让本土的文学大师都搞不懂,那些分管教育的大员们可有勇气去跟着高考去试试?
又比如理化生等自然科学学科,不用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自然学科书籍,实验室形同虚设。学生更多的时间埋头在教室里完成大量的做题训练,一节课接着一节课的进行各种各样的考试和测验来提高考试分数。国外培养科学家,从小就随着兴趣去大量阅读科学书籍积累科学的思想方法,在自然界中培养观察习惯,实验室里培养探索技能。归根结底,科学教育的成果最终落实在科学发明和创新、落实在对崭新的科学领域的发现。试问,国内科学教育只是拿着一些人家可能一千年前玩过的东西捣鼓来、捣鼓去把自己的孩子折腾得脑袋大大的,能跟得上国际上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沉醉于书面做题的科学教育,从格局上来说,能培养出跟得上国际科技发展步伐的科学家吗?钱学森之问尤在耳畔,专业人士临终一问,真的是空穴来风?
回归题目,国内的数学教育印象里一直让国人颇为骄傲的。确实,数学教育在国内抓得比较紧,几乎从幼儿园开始中国的孩子就接触数字,小学段就掌握了四则运算甚至小数、负数,初中段扎实学习代数、几何等。尽管,数学教育制造了许多差生,也让很多有别的天赋的孩子因为数学成绩差而被埋没,整体来说,国内的计算能力在国际上确实是拔尖的。然而,数学这门学科的意义就是计算吗?国内的孩子有多少阅读过世界数学大师的学术论著?国人是否懂得那套数学教材之外,当代国际上数学发展到底达到什么程度?数学教育真的就是学学教材、做做考试题挣个高分那么简单吗?可悲的是,在国内许多人学了一辈子,只怕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理解也就限于做做考试题那么简单。数学的世界到底有多大,充其量大多数人只是井底之蛙罢了。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然而,感觉当下的意识形态领域依然没有跳出诸葛亮舌战群儒时代的诟病!那个时代,主流意识领域痴迷的是诸子百家的学说,知识分子痴迷于文本的各种花样解读,可以说能够站出来跟诸葛亮进行辩论的在当时的学科领域里绝对算得上是佼佼者。只可惜,诸葛亮这个考生思想超越他们太多,对那些死抠文本的考官们不屑一顾。然而,今天虽然把诸子百家的学说换成了西方引进的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各种学科,当下的诸多意识形态领域,对于知识的领悟和理解跳出死抠文本的俗套了吗?
此文作者懂教育吗?
说得很到位,为什么中国初数好的很,高数差的很,美国初数计算很差,离不开计算器,而高数人才济济,就是教育方法问题“鱼”和“渔”的区别,国内看成绩,看知识点背了多少,这些通过刷题死记硬套即可,却不看逻辑能力,不质疑公理定理的来历,学生学数学只是为功名为成绩,不为数学本源,数学只是学生升学的一门必须通过的游戏而已。看看最近姜萍质疑者的论调,都是自以为懂数学、出口就是你学过高数么的一帮拿学历扯大旗的皮毛狗腿,他们并不懂数学,还在大讲初数是高数的必须基础,循序渐进等等看似真理,实则正是拖累我们数学的外行话。美国数学初数差,为什么高数人才济济?什么时候超越的?我们初数好,什么时候在高数掉队的?没道理啊!想不清楚这个道理,就不能理解数学容易出扫地僧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