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认为无药可救的黄土高原,死磕治理70年!中国能有多少成效?

挖个脑洞子 2024-11-22 03:28:01

上世纪,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的专家们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不适合居住的地方”。但要知道,黄土高原是我国人口密度排名第二的地区,也是无数中国人无法割舍的故土。

就是这看似“无可救药”的黄土高原,经过中国政府和人民用70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七十年时光如白马过驹,现在的黄土高原是什么样的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这样一首流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的歌曲?“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首西北风的民歌《黄土高坡》让人们对黄土高原的辽阔与荒凉有了深刻的印象,沟壑纵横、黄沙漫天,这就是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地理条件的特殊性,由于板块碰撞,造成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升高,导致了西北地区日渐干旱。

黄土高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从距今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到周秦汉唐,一直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旱作粟黍农业起源中心。作为我国古代社会的核心区域,几千年的人类活动使大量的植被被砍伐,树林变成了耕地。到了近代,植被覆盖率已经不足10%。

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恶化并不全是人类活动导致的结果,其本身地理条件的特殊性加速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像是如今的地上悬河,所以黄土高原生态恶化所造成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

中国人为什么要住在黄土高原?

作为是我国人口密度排名第二的地区,黄土高原横跨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七个省份,63.5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常住人口达到了1.2亿。因此,想要找到一个能够让这么多人迁移的地方,几乎是一项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何况,故土难离。

但由于黄土高原下游因泥沙沉积而变为了地上悬河,汛期甚至可以高达16米,这对下游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所以整治黄河是我国势在必得的任务。

黄土高原历经七十年治理,所获成效斐然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这一挑战,我国就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我们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在黄土高原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一首要问题,退耕还林是最好的选择。以三北防护林为例,经过三代人与风沙的战斗,多年间完成了造林种草逾600万亩,至2023年底,水土保持率提高到了63.44%,减少了土地流失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成效斐然。

随着治沙工作的深入,我们认识到单纯依靠某种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全方面、立体的治理模式。于是,在修建梯田、打坝淤地过程中,开始同步向农业措施以及生物措施领域并行发展。

曾经的“不毛之地”,现如今“绿意盎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栽种初夏秧,稻谷满粮仓”就是对现在的黄土高原最好的形容。

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推动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像是稻蟹、稻鱼养殖业等等,现都颇有名气。其中绥德县建立了辛店沟示范区,把海棠、玫瑰、葡萄等质美价廉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切实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让他们在家乡也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