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杨林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山水画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再现,更是艺术家心灵世界的抒发和哲学思考的体现。而在这一艺术形式中,对景写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创作手法。
齐云山,这座位于安徽的名山,古称白岳,因遥观山顶与云平齐而得名,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历代无数文人墨客于此山,留下众多的诗文墨宝。明代大画家唐寅,曾在齐云山石室壁上题诗:“齐云山与壁云齐,四顾青山座座低。隔继往来南北雁,只容日月过东西”。
齐云山有奇峰36座,怪岩44处,幽洞18个,飞泉洞27条,池潭14方等,这些景观为无数艺术家提供了灵感的源泉。齐云山对我而言十分熟悉,我已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仅这次写生已是第三次。这次应该是我在齐云山写生中最长的一次,更何况是和零界点的同道们问道齐云。我钟情于在齐云山写生也有其特殊的原因,首先是齐云山自然景观的独特性。
齐云山由中生代晚白垩纪的陆相红色岩系组成。红色的岩层倾角不大,山石结构相对简单,呈横切条状,结构明显,块面分割圆润博大,却有园中含方富有哲理意蕴,更多有垂直节理,增加了山体的气势。地处北亚热带气候环境,高温多雨,直接出露地面的红岩,在风化和流水割切与散流冲蚀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丹霞地貌”。
这样的山势地貌在江南地区并不多见,与黄山的纵向、长披麻皴的山石结构形成了鲜明对比。齐云山的红石岩,相比于黄山的花岗岩山石更为松软易风化,有利于植被生长。因此,齐云山的树木与植被较为丰富,形态变化也更为生动。
齐云山拥有中国珍贵树木18种,如三尖杉、香果树、楠木等,也不缺少松树,这种画家喜爱的树木,对于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非常适宜。我们此次到齐云山写生,恰逢春暖花开,许多发叶稍晚的植物呈现枯枝状态,在画面中可表现出干苍与湿润、繁茂与疏散的自然对比关系,极富视觉感染力。
其次,在整个徽州地区,齐云山不仅有丰富的山水树木,还有与自然融合的道观民居,历史的沉淀让人文与自然的物象巧妙结合。这些人文建筑经过数百年的构建,错落有致地组合在红沙岩的山水中。青瓦白墙的徽州古民居与红色沙岩山体相映成趣,形成既有变化又非常统一的整体。
同时,齐云山是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清朝时,齐云山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无双胜地,江南第一名山”。一天门自然形成的天然石门,以及独特的摩崖石刻群,天开神秀,令人震撼。齐云山有着537处碑铭石刻,大多集中于此处。
洞府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二天门、三天门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内涵相得益彰,引人入胜。此外,还有太素宫、玉虚宫、小壶天、罗汉洞、真武殿(太紊宫)等名胜地。因此,齐云山不仅是道教信仰的中心,也是艺术家进行文化艺术探索,和创作灵感获取的绝佳场所,是寻源问道的佳处。
这次我们非常幸运的住在月华街中段。推开客栈的窗户,眼前展现的是齐云山的二天门和三天门景观。山势自然错落,层次变化生动丰富。眺望远处,山谷中香炉峰近在眼前,远处层峦叠嶂,这里是极佳的写生场所,让我充满了画意。在这个窗口,我完成了数幅作品,还有两幅大幅的对景创作。
齐云山巅上古老的道观,和传统的徽派民居依山而建,是月华街自然绵延,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时空之美。月华街是道士和山上居民杂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同时也是香客和游客的住宿之地。月华街现有八座古道房,还有许多徽派民居。
它们与宫观、院房组成了一个密集的建筑群。据说现在居住在此的居民,大多是28位道士的后代。他们已经完全融入现代生活,与齐云山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更是齐云山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人是大自然的灵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自然的许多哲理都蕴含在我们的生活和艺术中。
在这样的环境中写生,艺术家不仅感悟到自然之美,还能在时空的自然变化中捕捉文化的深度和历史的厚重。这种对自然与文化双重维度的探索,在徽州地区似乎只有在齐云山才能体验到。让这次的山水写生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和哲学思考,绘画艺术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描绘客观场景上,而应是心灵的抒发与自然的有机融合。
傍晚时分,山色渐暗,月华街灯影朦胧,充满意境。画友们谈艺论道轻松快意,漫步山间小道,忽听着夜雨声声,幸幸而归。清晨,观齐云山色,烟云缥缈,雾雨朦胧,只闻人声,不见人影。山川变化无常,犹如仙境。在这样的佳景中,写生自然山水之情,会有更多的感悟。
古老的月华街上,不时有道长轻盈的脚步从身边经过,将我带回现实生活。呼吸着湿润的空气,站在古老的山石崖壁前,我试图捕捉属于齐云山的独特气息和灵韵,将眼前的景色转化为内心的情感,再通过笔尖流淌到纸上,是将外在景观内化为心灵景观的过程,是寻找和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这些只有在自然中才能找到,写生自然本就是一种修行。
齐云峰巅云雾缭,
古道依稀梦回早。
丹壁翠屏天然画,
人间仙境不可寻。
摩崖石刻叙古迹,
千年风雨任东西。
丹霞地貌奇绝世,
画中山水我心知。
春天的齐云山,除了带给我们生机盎然的感受,更多的是大自然阴晴雨露的变幻。自然山川的烟云飘渺,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齐云山山色的变幻莫测。这种自然变化,只有身处其中的创作者才能真切感受到,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再现,更是一种生命的感悟和艺术的升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对话与感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艺术作品也将不断升华,更深层次的感悟山水画创作的奥妙。
太素宫前烟云起,
道法自然心所依。
香火绵绵古韵在,
山水情深画中藏。
古道长云齐云开,
自然丘壑胸中来。
虚实相生墨色间,
画中有境心自通。
2024年春 杨林
画家简介:
杨 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工程大学副教授,安徽黄岳画院院长、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冷印社主办)、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冷印社主办)、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冷印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