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尝试过在一部剧集中感受到疯狂反复横跳的情绪?
狂躁&平静、悲伤&快乐、致郁&治愈、残酷&温情、脏话狂飙&金句频出……
更重要的是,即使你被它搞得精神分裂,却又追得欲罢不能。
2022年,就有这样一部单集30分钟,整季8集体量,被分类为TV-MA的限制级剧集征服了全球不少的观众。
——这部剧集就是《熊家餐馆》。
01
作为一个不怎么爱看真人秀的人,有一档真人秀我却坚持看了近十年,那就是《地狱厨房》。
激烈如战场的后厨,形色各异的厨师,脾气火爆到像吃了武器库的戈登·拉姆齐,组成了这个已经开播了二十几季的经典真人秀。
要说这秀的魅力何在?
于我而言,看美食疗愈并不是重点,而是欣赏戈登·拉姆齐如何花式怼人才是解压的关键。
甚至可以不厚道地说,戈登·拉姆齐被每一季的参赛选手气得越炸裂,我的快乐就越加倍。
那句“这牛排生的可以吃光外面的草”,至今还是我每次吃牛排时无法控制的笑点。
只是说来惭愧,如此喜欢这档真人秀的我,却在和其有着“内核相近”的《熊家餐馆》上线时完美错过。
甚至直到本月该剧第三季已经全部上线,我才正式打开了该剧的首集,而这一看简直欲罢不能,瞬间激起了我丧失了很久的一口气全补完的追剧欲望。
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该剧我并不提倡连续观看超过2个小时,因为实在太™的吵了!!!
没错!《熊家餐馆》最大的特色就是不停在争吵,剧中台词的含F量密集到和戈登·拉姆齐本尊不相上下。
起初打开首集,看的我这个资深焦虑症患者直接生成狂躁并发症,但妙就妙在看着看着,我竟慢慢地被“以毒攻毒”彻底疗愈了。
这要归功于该剧对于男主角Carmen "Carmy" Berzatto 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
他的存在堪称剧集的情感和心理核心,而其性格成分的多面性和成长弧线则是《熊家餐馆》绝对的情感引擎。
Carmy的故事始于一种深沉的责任感——承担起拯救家族濒临破产餐厅的重担。
他的这种责任感来源于对逝去兄弟的纪念以及对家族遗产的承诺。
这种深层的责任感和负担感,使得Carmy在剧集中始终承载着巨大的情感重压。
然而,Carmy的内心同时也饱受自我怀疑和内疚的困扰。
哥哥的自杀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困惑中,他常常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生活选择,这些情绪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
作为一个拥有米其林星级餐厅背景的主厨,Carmy技术上毋庸置疑,他带给了这个家族餐厅现代化的管理和烹饪技术。
他的创新精神和变革冲动,不仅在菜品上求新求变,更在管理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只是当这种“全新的现代生产力”在初期遭遇了不小的阻力,不仅是团队成员们之间的磨合与冲突,更是整个餐厅面对的街区环境,受众顾客的“筛选”。
但在生活层面上,Carmy却有个严重的bug,情感极度不稳定&脆弱,甚至还有一定的自毁性。
这位曾经在米其林星级餐厅担任行政主厨的才华横溢的厨师,在光鲜亮丽的表面下,其实早就被高压的工作环境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压垮。
而哥哥的自杀并且背负着大量债务的情况,更是将他的情绪推向了失控的边缘。
更崩溃的还不止这些,接下这家餐厅后,Carmy还要面对破败的设备,以及一群各行其是的员工。
如何重新找到生活和事业的平衡,就成了这个角色的关键。
但好在Carmy纵使经常发癫甚至断片儿,但恢复力和适应力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毫不夸张地说,《熊家餐馆》在每一集中都会有意外的失误造成全新的困难,Carmy在每一次的“渡劫”中,也渐渐学会了在逆境中寻找解决之道。
更重要的是,他的领导风格经历了从独裁到民主的转变。
最初,他显得专断且冷漠,但随着与团队成员关系的深入,他开始更多地倾听和合作,这不仅改善了团队的工作氛围,也促进了个人与职业的双重成长。
我们在他的身上不仅在了解餐厅经营的艰辛,事实上是在更深刻地理解家庭、自我认知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这使得Carmy不仅是一位厨师,更是一位在生活的重压下寻求救赎和成长的“我们”。
02
出色的故事结构、角色构建、配乐和剪辑让《熊家餐馆》首季便在烂番茄得到了100%的新鲜度评价,更创下了在第75届黄金时段艾美奖上获得了13项提名的战绩,并且在“评论家选择奖”和“金球奖”中获得最佳喜剧类剧集提名。
而该剧男主角的饰演者杰瑞米·艾伦·怀特也凭借Carmy一角赢得评论家选择奖和美国演员工会奖的喜剧类剧集最佳男主角。
并且在第80和81届金球奖中,以这一角色在前两季的精彩表现,连获音乐及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奖。
虽然该剧在豆瓣的评分人数上看来算不上热门,但该剧以生动还原餐厅这一混乱战场的现场感、剧情的写实性,以及内敛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不少观众心中的神剧之一。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熊家餐馆》的第一季,那就是“混乱”。
在第一季中,我们跟随Carmy步入他已故兄长的“The Original Beef of Chicagoland”小餐馆,见证了餐馆在群龙无首的过渡期如何维系生存的混乱局面。
剧集巧妙地展现了Carmy、新晋厨师Sydney、表哥Richie、甜点师Marcus以及资深厨师Tina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们的无奈与焦虑、面对生活与职业的恐惧与压力,以及他们在这场斗争中如何展现自己的缺点与优点。
对于厨师来说,工作几乎是日夜颠倒的生活,早出晚归,整日困在狭小的厨房空间里,这种高压和辛劳的环境使得他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极为紧张。
而这份工作远超过了薪水和责任的负担,它关乎个人的理想、成长和精神状态。
作为观众,我们看着银幕内的厨师们在餐馆里极度专注于时间,却常常对外界的时间感到漠然的情况日益加深。
值得玩味的是,即便作为观众的我们不是厨师,却仍对这种“有毒的工作环境”代入感十足。
因为身为社畜,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地理解这种对时间的极端敏感造成的极度焦虑,而这种焦虑又是如何逐渐侵蚀我们的生活的。
在经历了一整季的跌跌撞撞后,在这一季末,我们跟随着Carmy在看似走到绝境的情况下迎来柳暗花明的新转机,Carmy也终于明白了管理团队的核心理念——用人需用心。
他选择将一切妥善归零,并将这家家族餐厅赋予全新的生命力,就此,“The Bear”, 熊家餐馆正式与大家见面。
03
离开了第一季的“混乱”,来到了第二季的“挑战”。
如果说第一季中精彩的剧情和Carmy作为绝对男主角引领着该剧成功的核心地位,那么《熊家餐馆》第二季的成功则源于出色的配角群像。
在这一季,我们可以看到在已有的故事和角色基础上,无论是餐厅本身的“对赌协议”,还是每一位主要员工的个人成长,这个故事都有了进一步深化的层次。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后,Carmy和Sydney深知,要彻底改变餐厅,不仅是外观和菜单的变化,更关键的是内部每个人的成长和突破。
在整个改装施工期间,他们安排厨师们进行各自的“修行进阶计划”,Sydney四处取经,Marcus飞往哥本哈根,Tina报名参加厨艺课程,Richie则短暂前往高级餐厅实习。
而这一过程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心灵的开放和自我的超越。
Carmy作为“大男主”的存在感也并没有因为精彩的群像所削弱。
在这一季中,其性格中带有敏感和消极的成分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通过努力,他逐渐成了团队的楷模,帮助每个人找回生活的秩序,尽管自己依旧在情感的迷雾中寻找出路,但至少开始了积极地尝试。
整个团队的角色们虽然仍旧在经历不少混乱的过程,甚至单打独斗期间略显孤独,但他们却在“重新练号”之后建立了彼此的认同感.
也是从这一季开始,故事中的每位角色真正从个体走向团队,达成了更为深厚的情感联结。
克里斯托弗·斯托勒精心构建了一个充满挑战和专业热情的世界,细腻地探索了每个角色面对的生活困境和情感深处,逐渐由快节奏转向明亮而温柔的调性,使得剧中人物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
这也使得《熊家餐馆》不仅是提供食物的场所,更是文化的缩影,涵盖了从街边小吃到高级餐厅的各种人文关怀和可能性。
在访谈中,克里斯托弗·斯托勒也曾解释过该剧构成的核心理念。
“就如多数行业,这部影集的调性可以从极为甜美到无比紧张,但当结束之日到来时,《大熊餐厅》就关乎善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优秀的输出让该剧第二季评分不降反升,而在6月27日《熊家餐馆》第三季上线后,更是创造了前四日540万播放量的战绩.
这一成绩不仅是Disney是历史第三高的新季首播成绩,同时也创造了FX剧集最高新季播放纪录。
好消息是,这一季仍旧维持了前卫的“实验短片”画风,每一集都有极具特色的剪辑或叙事节奏,且评分仍旧得到了豆瓣8.5和IMDb8.7的观众“优质”认可。
坏消息是,他们又双叒™吵起来了!
并且紧张和压力造成焦虑感直冲天灵盖!
但无论怎样,我们知道所有问题最后总能找到答案,所有当下的焦虑都会被更大的困难所替代(对不起,实在熬不出鸡汤)。
或许,我如此热爱《熊家餐馆》的原因是它一再地告诉我,问题会一直层出不穷,但我们总可以持续修正。
即便我们经历了无尽的挫败,但却总会收获一些微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