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挖掘此墓,考古专家不惜请来民间土夫子助阵,最终在两位老师傅的帮助下,墓中共出土了1万多件无价之宝,其中包括我国的第一座黄肠题凑。它的出现证实了这种只在史书中出现过的葬具是真实存在的。
那么,这两位民间高手究竟是谁?他们又是如何帮助专家们完成挖掘工作的?时间来到1974年,东方红石油化工厂需要寻找一处合适的场地来埋设油罐。勘探队选中了宝台村一块看似平平无奇的土地。然而,当挖掘机开始作业,挖出的却不是普通的泥土,而是木炭、白膏泥以及残破的棺木漆皮。经验丰富的勘探队员们立刻警觉起来,这些迹象表明,地下很可能埋葬着一座古代墓葬,而且规格不低。消息迅速上报,北京市考古研究所火速派了两位科班出身的队员进行初步勘察,这两位队员返回后兴奋的汇报说,地下极有可能是一座保存完好,且未被盗掘的西汉大墓。消息一出,整个考古界都为之震动。然而为了更加谨慎,考古所所长、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决定再请几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工去掌掌眼。这其中就有两位传奇人物,一位是曾经挖出过司母戊鼎的吴师傅,另一位是探墓经验极其丰富的商师傅,他们过去是闯荡江湖的土夫子,解放后改邪归正,将一身本领贡献给了考古事业。到了现场,两位老师傅并没有像科班出身的考古队员那样进行繁琐的勘探,他们只是简单的卡了卡边儿,用手感受土壤的质地和变化,便回来向夏鼐先生汇报说下面确实有墓,但很可惜已经被盗了。这番判断让在场的科班考古队员们都感到不可思议,仅仅凭借几铲子下去的触感就能判断出墓葬的存在与否,甚至还能判断出是否被盗,这简直神乎其技。后来,当墓葬真正打开后,人们在惊叹于这些老技工的经验和直觉是如此的精准,这座大墓确实在建成不久后就遭到了盗掘。两位师傅之所以能练就这门绝技,是因为他们的盗墓活动通常是在夜间秘密进行的,为了避免暴露行踪,他们无法使用火把照明,所以只能依靠触觉和嗅觉来判断古墓的情况。新中国成立后,吴师傅和商师傅弃暗投明,将他们曾经用于盗墓的洛阳铲变成了考古发掘的利器。正式发掘工作开始后,考古队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发现墓葬的范围异常庞大,南北100米,东西99米,几乎相当于两个足球场,这远远超出了以往发现的汉墓的规模,甚至连经验丰富的吴师傅都感到困惑不解,他从未见过如此巨大的汉墓,一时之间也难以判断其内部结构。相比之下,著名的马王堆汉墓也只有南北11.5米,东西8.95米。如此巨大的规模差异让吴师傅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他从业多年,探墓神功从未失手,如果在这次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出现误判,他的一世英名可就毁了。经过几天的苦思冥想,吴师傅突然灵光一现,会不会是两座墓葬并列埋在一起呢?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太可能,如此高规格的墓葬通常不会建造的如此接近,在反复权衡之后,他还是决定和商师傅一起再次进行探测,而这一次的探测证实了他的猜想。在巨大的封土之下竟然真的并列着两座大墓。按照发现的顺序,两座墓分别被命名为1号墓和2号墓。经过勘探,2号墓的封土压在1号墓上面,夯柱的也更结实,说明2号墓下葬的时间更晚一些。一个月后,1号墓的封土清理的差不多了,露出了木炭、白高尼和又一层木炭,这三层结构就像奥利奥饼干一样,防潮防腐效果一流。清理完这些,一号木的全貌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一座巨大的中字形木椁墓,南北长26.8米,东西宽21.2米,比马王堆汉墓还要大得多。更让人震惊的是,椁室是由一根根长条形柏木排列组合而成的,这种结构前所未见,考古学泰斗夏鼐先生也亲临现场。很快大家发现这种特殊的结构叫做黄肠题凑,这是一种古代帝王和高级贵族的葬具,用去了皮的柏木芯层层叠加而成。因为柏木芯呈黄色,形状像肠子,所以叫黄肠。题凑指的是百木的根部,这些根部朝向棺椁,层层堆叠。1号木的黄肠题凑体积惊人,高3米,厚0.9米,总长度42米,一共用了15880根柏木。要知道,一棵柏木要长一两百年才能成材,这么多的柏木相当于把一片森林都给砍了。黄肠题凑的发现,基本可以确定墓主人是一位西汉的诸侯王了。清理椁室的时候,专家发现椁室顶部有被烧过的痕迹,棺内也有一幅人骨,排列整齐,但头部不见了。很明显,墓主人死后不久就被盗墓贼拖出了棺外。在棺椁内,考古队发现了玉环、玉璧、玉环鎏金、嵌龙头枕等大量珍贵文物,这些都彰显了墓主人尊贵的身份。与此同时,2号墓的发掘也在进行中。2号墓的盗洞更多。被盗的也更彻底,虽然也使用了黄肠题凑,但保存状况不如1号墓。在2号墓中,考古队发现了玉人、玉玺等文物,以及两颗保存相对完好的牙齿。经过骨骼鉴定,1号墓的墓主人是一位45~55岁的男性,2号墓的墓主人是一位20~25岁的女性。结合史料记载和墓葬中出土的文物,专家们最终确定1号墓的墓主人是西汉第一位广阳王刘健,2号墓的墓主人是他的王妃。大葆台汉墓的发现,不仅让我们得以一窥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奢华和精致,也让我们看到了盗墓活动的猖獗和对文物的破坏。更重要的是,他首次发现了与文献记载完全一致的西汉黄肠题凑葬具,为研究汉代丧葬制度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