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蚌之败:出席徐州作战会议的将领们

二哥雨二 2024-09-17 14:48:58

1948年11月4日至5日,参谋总长顾祝同偕同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等亲赴徐州“剿总”,召开作战会议,研究、决定、部署“徐蚌会战”方案,可谓是一次关系到国民党政权生死存亡的会议,但徐州“剿总”所有的军长级别以上的将领是不是都参加了呢,显然不是。我们无法还原当时的会场情景,但从当事人的回忆文章中,不难看出,一些将领没有出席这次会议,是有各自的原因的。而这些原因,同样是发人深思的。

一、徐州“剿总”各副司令参会情况

1、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没有参加会议,此时在葫芦岛收拾辽沈战役残局。本来,东北的活,其他人完全可以接替,他是私心在作怪,梦想刘峙把徐州丢了,把部队拉到淮河以南,他再去上任指挥作战。既不担丢失徐州的责任,也不担部队在转移之中被解放军拦截,然后各个歼灭的责任。

2、副总司令兼第四绥靖区司令官刘汝明,从多人的回忆文章判断,他没有参加会议,但随后他赶到了徐州。在张克侠、何基沣起义的时候,他就在冯治安公馆。他没有参加会议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已经接到了徐州“剿总”的命令,留下一个米文和第181师守商丘,主力向临淮关、蚌埠转移,他要亲自指挥,以免夜长梦多。

3、副总司令兼第三绥靖区司令官冯治安,参加了会议,但恐怕不是全程参加。但据何基沣、张克侠回忆,5号当天,他就把第三绥靖区的重要将领集中了起来,要召开长时间的会议,并引起众将领不满。看来,他领到的“作战计划”,应当是针对自己人的。有关这一点,杜聿明、李以劻等人的回忆录中都有提及。

4、副总司令韩德勤,在上海、南京督办粮草,应当没有参加。因为邱清泉、李弥向联勤部门的人发难时,并没有考虑到韩德勤的“面子”。

5、副总司令兼第九绥靖区司令官李延年,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参加,因为5号当天,他就在电话机旁边守住,等待放弃海州,向徐州撤退的命令呢。

6、副总司令孙震、陈鼎勋已经履新职,不提。

二,徐州“剿总”的主要幕僚、参谋长李树正等人参加了会议。

三,前进指挥部的高级幕僚,恐怕一个也没有参加会议。此时的舒适存和文强,还在南京逍遥呢。因而,在11月10日晚,杜聿明返徐州后,曾一度造成指挥上的脱节,也就在所难免了。

四,各兵团、各绥靖区司令官参会情况

四个兵团司令,孙元良、李弥、邱清泉、黄百韬均参加了会议。而对该次会议寄希望最大的是黄百韬,他提出了“团式集约战术”以应对当前危局,并判断出解放军的主攻方向是第7兵团。邱清泉出了两次面,一是错误地判断解放军主攻方向在黄口一带,二是说物资分配的事。孙元良也说了联勤部门给第16兵团配发的汽车不到位一事。李弥几乎没有出镜。

刘汝明、李延年两个绥靖区司令没有参加会议,只有冯治安一人参加。由于其司令部就在徐州,他并未全程参加会议。从众人的回忆中不难看出,第三绥靖区已经引起了国民党高层的“关注”。

五,各军长到会的情况,只能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加以分折,大致的情况应当是:

1、第7兵团,第25军军长陈士章和第64军军长刘镇湘参加了会议,二人写有回忆文章。第63军军长陈章也参加了会议,他的下属黎天荣、李友庄,在回忆文章里有所记载。但第100军军长周志道,很明显没有参加会议,因为他在执行徐州“剿总”支援海州的命令。11月2日出发,5日接到命令原路返回的。

2、第13兵团第8军军长周开成、第9军军长黄淑参加了会议,也各有回忆文章。他们当时的位置,离徐州较近,且处于相对保险的地位。

3、第2兵团第5军军长熊笑三、第70军军长高吉人、第74军军长邱维达、第12军军长舒荣,参加了会议,邱维达有回忆文章说到他们。但,当时砀山、黄口方向,已经发现敌情,邱清泉和他的将领们,并不以为意。

4、第16兵团的两个军长,胡临聪和汪匣锋,没有参加会议,因为他们的部队正在向蒙城、涡阳地区开拔中。另,第99军军长胡长青,也没有参加会议,他的部队正在向蚌埠转进中。

5、第四绥靖区的两个军长曹福林、刘汝珍同样没有参加会议,他们的部队,也在开拔中。

6、第三绥靖区的两个军长,一个是第59军军长刘振三,请假到上海了,没有参加会议,一个是第77军军长王长海,应当没有参加会议,因为连在冯治安公馆召开的第三绥靖区的作战会议,他都没有参加。

7、第九绥靖区的第44军军长王泽浚,没有参加会议,他和李延年以及战地视察官李以劻在等通知呢。

8、直属部队中,第72军军长余锦源参加了会议,第107军军长孙良诚也参加了会议。

如此看来,邱维达所说的40多人,是比较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

分析这些将领到会的情况,有会用意义呢?无外乎:

1、一面开会研究作战方案,一面安排部队转进、撤退,说明此作战方案形成的仓促与不完善。

2、指挥系统出现的问题不可弥补,蒋介石既然已经决定让杜聿明负实际指挥责任,而杜本人没有参加会议,他的两个参谋长也没有参加会议。为以后的黄百韬被围与援救不力埋下了伏笔。

3、从10月中旬到11月5日,国民党高层对于徐蚌会战拿出了至少三套以上的方案,无论是杜聿明的“佯攻济宁、实攻济南”计划,或是由白崇禧统一指挥两大“剿总”兵力的联合作战,以及何应钦的淮河战略,都没有得到落实。最后仓促抛出这个徐蚌会战计划,还因为情况的突变,而被刘峙等人破坏得面目全非。

4、得着“便宜”、担任次要作战任务的刘汝明、孙元良、胡长青,跑得比兔子都快,担任主要作战任务的黄百韬、邱清泉还在争执着,所谓的贻误战机,也不仅仅是刘峙一个人造成的。

最终,国民党以一个延迟而又被不停地修改着、调整着、破坏着的作战方案,被动地应付解放军的强大攻势,未开战之时,败局已经不可避免了。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