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失踪千年的“封神之作”

映像书画 2024-09-23 16:14:43

许书法初学者在评价一幅书法时,往往只关注字形的整齐规范与否,忽视了字里行间的用笔以及整体的格调气韵。往往将不整齐不好看的字武断地归类为“丑书”。

对此,有人对苏东坡书法存在类似的误解,认为其字不堪。然而这其实是书法入门粗浅的认知。那么从书法的角度来讲,苏东坡的字究竟好在哪里呢?

我们要立足于整个书法史来谈论苏东坡的字。

翻开书法发展史上,晋代的书法家们设立了一座高峰,其影响力延续到了唐代,当时的书法家们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并继承了晋代书法的精髓。

不过,随着五代时期的动荡不安,“五代丧乱,笔法凋敝”书法艺术遭遇了衰败,笔法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当历史车轮推进至宋代时,书法艺术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

一派是以苏舜钦和苏舜元以及蔡襄、欧阳修为代表的“尚法”派,另一派则是以米芾为代表的“集字入古”派。

而苏东坡与黄庭坚则可成一派,乃是在尚法的同时,锐意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尚意”。

苏东坡的字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书造意本无法”,其实这是自谦的话,不是“无法”,而是“有法”之后而“忘法”。

其高明之处在于他的性情与书法完美融合,在于他深厚的书法实践之后,不被法度所拘囿的“忘法”状态。

公元1093年,苏东坡经历了人生的巨大磨难:爱妻去世,高太后离世,哲宗上位后疯狂打压旧党,苏东坡被贬。

在被贬往岭南的途中,他写下了这部封神之作《洞庭中山二赋》,这一年他刚好进入耳顺之年。

60岁的苏东坡不仅在人生上经历了诸般的磨难,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登堂入室的境界。

这时候他的字已近入神坐照之境界,就像黄庭坚所说:“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可见其晚年的书法已大成。

《洞庭中山二赋》是苏东坡流传下来最为规范的行书之一。

与《寒食帖》的夸张风格不同,也不同于《李白仙诗卷》的高超气势,这部作品通过朴素平实的书写,展现了苏东坡特有的精妙变化和高雅品味。

此作融合了晋代的格调、唐代的法则,以及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人的艺术特色,但最为显著的是苏东坡个人的独特风格。这种结合传统与创新的风格,成为了后世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典范。

黄庭坚评价说:“东坡书挟海上风涛之气”,整体观之,此作洋溢着强烈的动感,每个字的笔触都显得饱满且有力。

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若能深入临摹此卷,将能更深入地理解苏东坡及宋代“尚意”书法的精髓。这一法帖无疑是每位书法爱好者应当珍视并终生收藏的杰作。

1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