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前已经换了新的伟人像,抬眼望去,已然是泪流满面

经略随心世界 2024-10-17 11:24:37

每次经过天安门,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抬头看看。那座雄伟的城楼,还有那个庄重的广场,以及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切看起来都显得非常庄重和严肃。一眼望去,最显眼的就是城市中心那座高楼上的巨大画像了,那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几十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时代潮流如何更迭,这幅画像始终高悬在那里,注视着这个国家,注视着每一个路过的人。它成了新中国的一个标志,一个精神上的象征,深深印在了好几代人的心里面。这幅画像,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能够如此持久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牵动着人们的心弦?在这些事件的背后,其实还藏着许多不为大众所知的秘密和复杂的情感。

让我们把时光倒回1949年,那时候世界动荡不安,但也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经过漫长的时光,新中国即将诞生,而天安门,将成为见证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神圣之地。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大日子,天安门城楼正在忙碌地装扮起来,一切都准备得热火朝天。

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挂上毛主席的画像。当时,中央领导对此事非常重视。周总理亲自指示,要为毛主席拍摄一组正面肖像照,用于画像的绘制。然而,当一批批照片送到周总理面前时,他却都一一否决了。

这些照片,似乎都缺少了一种能够展现毛主席风采和神韵的东西。就在这时,一张特殊的合影照片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这张照片,是毛主席和当时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员朱瑞的合影。照片中,毛主席身穿中山装,目光坚定,面带微笑,显得格外平易近人,又充满着领袖的自信和气概。

这张照片,最终被确定为开国大典毛主席画像的蓝本。接下来负责画肖像的重任交给了年轻的画家周令钊。1949年9月,距离开国大典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周令钊和他的爱人陈若菊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开始了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当时,时间非常紧迫,为了赶在开国大典前完成画像,周令钊采用了“打格子放大”的画法,将照片上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准地放大到画布上。他们日夜奋战,废寝忘食,力求将毛主席的神韵和气质完美地呈现出来。他们在创作的路上碰到了一些没料到的麻烦。

一次,聂荣臻将军作为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他去到了天安门城楼,检查了那里挂着的画像的绘制情况。他认真端详那幅画,对周令钊的手艺挺满意的。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到毛主席的衣领上时,却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个领子,是不是应该扣起来比较好?”聂荣臻指着画像说道,“明天是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应该庄重一些。”

周令钊听后,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他原本是想将毛主席的衣领敞开,以展现他平易近人的一面。但聂荣臻的话提醒了他,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庄重和威严同样不可忽视。于是,周令钊和陈若菊又抓紧时间对画像进行了修改,将毛主席的衣领扣了起来。

这一次修改,也成为了开国大典毛主席画像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细节的重视和对历史的敬畏。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完善,开国大典前夕,这幅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巨幅画像终于绘制完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毛主席的画像首次出现在了天安门城楼上,目睹了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也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从那一刻起,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就成为了新中国的重要象征之一,它不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中国人民对新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

自新中国成立那天起,天安门城楼上挂着的毛主席的画像就成了一个永恒的象征。然而,这幅画像并非一成不变,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着微妙的变化。每年国庆节前夕,天安门城楼都会进行一次“换新”工作,将悬挂了一年的旧画像更换下来,换上最新绘制的毛主席画像。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背后需要一支专业的团队,付出艰辛的努力。首先,要由专业的画家对画像进行绘制。这些画家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艺术精英,他们不仅技艺精湛,更重要的是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能够精准地把握毛主席不同时期的神态和气质。

据说,每次绘制新画像之前,画家们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历史资料,反复揣摩毛主席的照片和影像资料,力求将毛主席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画画时,除了技术要过关,还得选对材料才行。在北京这种四季分明的地方,画儿得经得起风吹日晒雨淋,材料得选点靠谱的。

因此,画像的布料和颜料都是经过特殊定制的,以确保画像能够长期保存,历久弥新。画像绘制完成后,就要进行更换工作。这项工作需要晚上做,这样才不会打扰游客。工人们得用大吊车帮忙,小心地把旧的画像取下来,然后再把新的画像挂上墙。

整个过程需要数十名工作人员的协作,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准无误,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经历了多次更换。每次更换的画像,都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对于毛主席认识的深化。早期的画像,大多以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形象为蓝本,着重表现他的庄严、威严和领袖气质。

这与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时代背景相吻合,人们需要一位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带领他们走向新的未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画作的风格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近年来,毛主席画像的绘制更加注重表现他的慈祥、和蔼和亲切,这反映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也更加怀念毛主席在位期间的安定和幸福生活。

每次画出新画作,其实都是在回望过去,同时也把当下的时代给记录下来。艺术不仅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延续。

信源:天安门城楼上新中国首幅毛主席画像,由谁绘制而成?=来源:上观新闻2023-01-05 10:04

天安门城楼更换毛主席画像 总重量达1.5吨(图)=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6年09月28日 09: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