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天战争!依然没打出朱可夫那样的名将!普京频繁换将谁之过?

智胜聊历史 2023-10-30 00:29:01

国难思良将,时艰念诤臣。战争既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也是战略战役指挥能力的比拼。俄乌战争打了六百天,我们看到的是俄罗斯普京频繁地换将,至今已有五六个。这样做尽管说明普京对俄罗斯的掌控能力依然很强,但也必须看到临阵换将乃兵家之大忌,是缺乏国之良将的无奈之举。由此我们不禁想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世界级名将朱可夫,以及由他和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等组成的“三驾马车”。难道接过苏联主要衣钵的俄罗斯真的打不出这样的名将吗?普京频繁换将到底是谁之过呢?

第一,敢于担当与“斗胆直陈”,是国之良将必不可少的事业品质。

纵观古今中外的名将,大抵都是敢于担当、敢于机断、敢于“斗胆直陈”之人。因为战争是真正的“变化龙”,在这种纷纭复杂变幻莫测的生死博弈之中,只有处于一线将帅的思维视角更敏锐,只有真正的职业军人对战局的走势与把控更精准。这也往往是最能彰显国之良将英雄本色的时候,也是检验国之良将真正成色的时候。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面对德军闪电战的强大攻势,针对乌克兰基辅是战是退问题,作为苏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与斯大林争得非常厉害。尽管朱可夫反复向斯大林“斗胆直陈”,但斯大林最终并未采纳朱可夫的建议。结果基辅战役导致苏联军队六十万人被俘的惨败。面对这一惨败,回过头来当斯大林发现朱可夫是正确时,他能勇于承认错误,并召回已被解职的朱可夫并加以重用。而朱可夫也不负斯大林厚望,无论是莫斯科战役、还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期克战役、柏林战役,无论是哪个战略方向发生重大战事,朱可夫都被当做苏军“消防队长”,被派往最关键最需要的地方,为整个苏联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苏联卫国战争“三驾马车”之一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同样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在1944年5月的一个重要军事会议上,关于战役进攻是采取集中一个方向进行突击,还是采用两个方向同时进行突击时,作为方面军司令员的罗科索夫斯基力排众议,打破集中用兵原则极力坚持两个方向突击。震怒的斯大林甚至两次让索科洛夫斯基到会议室外去“冷静冷静”。要知道,那时的斯大林有着绝对的权威,触怒他的后果可想而知。然而,当罗科索夫斯基第三次“冷静”回来时,回答斯大林的依然是两个方向战役突击。没想到,斯大林还真被罗科索夫斯基的坚持所打动,认为既然作为方面军的司令员如此坚定坚持,肯定有他的道理,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最终的战役实践证明,罗科索夫斯基的作战方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透过这两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一场战争永远需要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这样的国之良将。战争锻造了他们,反过来他们又给战争指挥艺术增添了浓墨重彩与无限魅力。

第二,勇于倾听与“从谏如流”,是最高统帅必不可少的事业胸怀。

前面我们提到,有着绝对权威的斯大林尚能做到从谏如流,这是他的高明与伟大之处,也是他率领苏联军民取得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任何一个统帅,哪怕他再英明、再神武,也离不开国之良将的辅佐。这便如历史上俄罗斯迎击法国拿破仑大军时,亚历山大一世需要库图佐夫,苏联卫国战争时斯大林需要朱可夫一样,再厉害的统帅也需要下面有能征善战的国之良将来担纲支撑与落地落实,来把统帅部的战略决策和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战役胜利来实现。

由此看来,统帅的倾听与“从谏如流”对战争的影响何其大也。不但如此,斯大林不仅善于“从谏如流”,甚至还敢于启用“戴罪”的将领。我们还以罗科索夫斯基为例,他在苏联三十年代开展的那场著名的“大肃反”运动中,几次差点被杀。但最终斯大林还是决定启用他,战争初期便让他担任少将军长,一年后便升为集团军司令,再之后很快升为方面军司令,并荣升元帅军衔。

从这点上说,斯大林不仅有着宽厚的事业胸怀,还是一个优秀的“伯乐”。我们知道,“大肃反”几使苏联名将凋零,但在战争中很快又打出了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华西列夫斯基等中生代的一干名将。从这点上说,“大肃反”体现了斯大林“超狠”的一面,朱可夫等名将脱颖而出则体现了他优秀“伯乐”的一面。没有他这个“伯乐”,我们很难想象苏联卫国战争能够打赢,并且打出了一个以朱可夫为首的世界级名将方阵。

第三,六百天战争时间不算短,没打出像朱可夫那样名将谁之过?

本文的核心是探讨俄乌六百天战争俄罗斯没有打出像朱可夫那样的名将,以及出现这样问题到底是谁之过的问题。要知道,仅仅根据新闻报道的那些军情,很难正面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帅克前两个问题,实际上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做了一个铺垫。

首先,我们从普京总统的视角看。他比斯大林更需要像朱可夫那样的国之良将。因为普京当俄罗斯总统二十年,他的政治战略能力与掌控局势能力毋庸置疑。他虽然是政治家,但至少不是职业军人出身。因此,一线指挥俄乌战争的国之良将人选显得更为重要。然而,遗憾的是,六百天的战争,换了五六任总指挥,战争还没有打完的迹象。从他这个最高统帅选将方面,至少还是有不少问题值得商榷的。

自古以来,临阵换将乃兵家之大忌,不管普京有千条万条理由,阵中频繁换将都不是可取之策。换句话说,一个不行,两个不行,五六个都不行吗?要知道,南部军区司令德沃尔尼科夫、东部军区司令日德科、“未日将军”苏洛维金这些人,那可都是响当当有战争实践的高级将领,更别说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和国防部长绍伊古了。指挥是门科学,要有相当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可普京却反着来。我们实在是无法深谙和猜度普京的这一用将之道。

其次,我们从几个总指挥的视角看。前面我们提过,国之良将需要敢于担当与“斗胆直陈”。尽管从公开的报道上看,普京选的这几任总指挥好像名头都不小,苏洛维金更是有“末日将军”之称。但从每个人指挥的战争实践看,远没有想象的那样出奇出采。我们也没有听说过哪个总指挥,像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那样,勇于向普京进言“斗胆直陈”,来影响普京的战略决策与部署,来补正普京战略指挥可能出现的盲点或不足。

延伸一下,我们再把以朱可夫为首的卫国战争名将方阵,与这次俄乌战争的几任总指挥方阵作一简单类比,我们明显地感觉到,这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看来,俄罗斯的全盘衰落,在国之良将这一问题上也得到了一个很好的诠释和体现。

1 阅读:238